查看: 139|回复: 1

一流重高高考地理创新模拟题9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9-23 20: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高考地理创新模拟题1
司辰地理工作室
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
(2022·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模拟预测)易贡盆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北缘,是一个宽阔的河谷盆地,谷口狭窄,谷坡陡峻,谷底海拔2000米左右,研究人员观测到谷坡上有明显的风,受其影响,谷底夜间形成逆温层。喜马拉雅山区海拔1900~2300米处广泛分布有亚热带半常绿阔叶林,但该植被在易贡盆地分布存在非地带性特征。下左图示意易贡盆地地形状况,下图示意易贡盆地1月、7月气温随海拔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易贡盆地山坡风向绘制正确的是(   )
A.


B.


C.


D.


2.推测易贡盆地亚热带半常绿阔叶林分布(   )
A.上限海拔更低,范围更小B.上限海拔更低,范围更大
C.上限海拔更高,范围更小D.上限海拔更高,范围更大
(2022·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模拟预测)下图为我国城乡劳动人口增量百分比变化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城市劳动人口数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2002—2026年,农村劳动人口数量多于城市B.2002—2026年,城市劳动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C.2032年我国城市劳动人口数量达最大值D.从2032年开始,我国劳动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4.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变化可能造成影响最明显的是(   )
A.我国粮食产量B.城市服务业C.农民工工资D.逆城市化现象
(2022·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模拟预测)美国五大湖地区以发展乳畜业为主,但少有大牧场放牧业。下图为美国部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R区域的农业带是(   )
A.小麦带B.混合农业带
C.灌溉农业带D.亚热带作物带
6.五大湖区少有大牧场放牧业的原因可能是(   )
A.缺乏饲草B.河湖众多C.需求较小D.人多地少
(2022·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模拟预测)下图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各题。


7.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8.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2022·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模拟预测)下图中①②为洋流,M、N为渔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受沿岸洋流的影响,P岛屿北部在夏季最容易出现(   )
A.海雾B.风暴潮C.台风D.海啸
10.图中M、N两渔场(   )
A.M渔场水温南北差值大于NB.N渔场因海水上升而形成
C.M渔场成因与北海渔场类似D.N渔场捕鱼期短于M渔场
(2022·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模拟预测)在汽车生产中传统的平台式生产是把各个零部件组装成整车。模块化生产是新的汽车工业生产方式,是将汽车零部件先组装成模块,再将各模块组装成整车,各模块在不同车企之间能实现共享通用。生产专业化、市场规模经济及消费者需求多样性共同推动了模块化生产的形成和发展。完成下面小题。
11.汽车工业生产方式向模块化生产转变会(   )
A.缩短汽车生产周期B.减少车辆零件数量
C.增加单车研发成本D.降低工序复杂程度
12.汽车模块供应商大多集中在整车厂附近布局主要是为了(   )
A.获得政策支持B.快速响应需求
C.扩大市场范围D.减少生产流程
参考答案:
1.B    2.D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白天山坡受热快,相对气温较高,谷地受热慢,故山谷间应从谷地吹向山地,应吹谷风,A、C选项错误;夜晚谷地散热慢,谷地相对气温较高,山坡散热快,相对气温较低,故山谷间应从山地吹向谷地,应吹山风,B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故选B。
2.亚热带半常绿阔叶林分布应该在气温0℃以上的地区。结合材料信息“喜马拉雅山区海拔1900~2300米处广泛分布有亚热带半常绿阔叶林”,当地位于北半球,1月气温低于7月气温,而图示信息在1月2000米的气温约3℃、2600米的气温在5℃左右,因此可推出易贡盆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上限海拔更高,范围更大,D选项正确,排除其余选项。故选D。
【点睛】逆温的类型、成因和特点:1、辐射逆温(1)成因: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2)特点: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2、平流逆温(1)成因: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2)特点:愈近地表,降温愈快。3、锋面逆温(1)成因: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2)特点:出现于锋面附近。4、地形逆温(1)成因: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和盆地流动。(2)特点:出现于山谷或盆地。
3.C    4.C
【分析】3.读图可知,2002-2026年间,农村劳动人口增量为负数,无法判断其数量是否多于城市,A错误;2002-2026年,城市劳动人口增量为正值,说明城市劳动人口不断增加,B错误;我国城市劳动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应该是其增量逐渐降为0的时候,故2032年我国城市劳动人口数量最大值,C正确;2028年开始,我国城乡劳动人口增量均为负数,故劳动人口数量不断减少,D错误。故选C。
4.读图分析可知,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人口不断减少,劳动力不足会直接导致农民工工资不断上涨,C正确;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机械化、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粮食生产对劳动力的依赖性逐渐减少,因此对我国粮食产量影响不大,A错误;我国城市积极发展服务业,农村劳动力减少不会影响城市服务业,B错误;农村劳动力减少对逆城市化现象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C。
【点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不利影响:能会引发当地劳动力不足问题,降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同时也可能造成人口流失严重问题,造成生产力不足,人口短时间难以恢复到正常数目的问题;可能会造成原有居民岗位空缺,人才流失,社会发展不稳定等问题;可能会造成交通干线人流量小或荒废的结果;可能会由于人少,而造成资源浪费。
5.B    6.D
【解析】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小麦带多分布在北部和中部地区,A错误;R区域西部是密西西比河流域,中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东部为大西洋沿岸,是温带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的过渡地带,加上该地多变的地理环境,使得该地既适宜牧草生长,发展畜牧业,又适宜各种作物的生长,发展种植业,故形成了混合农业,B正确;美国灌溉农业带分布在西部山区,C错误;美国亚热带物带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地区,D错误。本题应选B。
6.该地气候冷湿,适合牧草生长,不缺乏饲料,A错误;河湖众多不限制其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错误;该地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C错误;大牧场放牧业发展的条件是在地广人稀的区域,进行大规模养殖,美国五大湖区属于传统工业区,人口多,城市密度较大,所以人多地少,不具备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条件,D正确。本题应选D。
【点睛】美国农业带分布图:


7.C    8.D
【解析】7.读图,根据图例分析,四省能源生产结构以原煤、原油为主,是不可再生能源,A错。燃烧产生的污染较重,B错。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多,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C对。煤炭中含硫元素,燃烧产生酸性较多,不利于降低酸雨危害,D错。
8.根据图中四省的能源生产结构判断,①在四省中天然气比重最大,同时拥有煤炭和水电,应为四川。②原油比重占居主导地位,是黑龙江。③煤炭虽占主导地位,但是水电比重在四省中最大,为甘肃。④原煤占比重最大的为河北。四川位于阶梯交界处,水能蕴藏量大,分布集中,A、B错。人口分布稀疏不是制约水能开发的因素,C错。阶梯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不易开发,D对。
9.A    10.D
【分析】9.P岛屿为纽芬兰岛,北部终年受寒流影响,北部沿海在夏季时气温最高,蒸发旺盛,受寒流影响,空气中水汽易凝结形成海雾,A正确;洋流影响不会形成风暴潮、 台风、 海啸,BCD错误。故选A。
10.N渔场纬度较高,冬季长,气温低,海水结冰期长,捕鱼期短,D正确;M渔场处于低纬,且受寒流影响,水温南北差值小,N渔场受寒流和暖流影响水温南北差值大,A错误;由图可知,N渔场属于纽芬兰渔场,它是由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形成,B错误;M渔场因海水上升形成,与秘鲁渔场成因类似,C错误。故选D。
【点睛】世界四大渔场中,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都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秘鲁渔场形成于上升补偿流。
11.A    12.B
【解析】11.根据材料“模块化生产方式”可知,模块化生产方式中模块化供应商先将零部件生产组合为模块后,再交付给整车厂,实现了汽车生产环节的分工与合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可缩短汽车生产周期,A正确;平台式生产与模块化生产是汽车整车生产中两种生产方式,但对于车辆而言,其零部件数量没有改变,B错误;模块化生产提高了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也同时降低了单车研发成本,C错误;模块化生产不能降低汽车生产具有的一些必不可少的复杂工序,D错误。本题应选A。
12.题干没有提到汽车模块供应商在本地的相关政策,另外本地和外地的政策也可能存在着差异,A错误;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所以汽车模块供应商集中在整车厂附近布局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二者之间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的效率、效果,B正确;汽车模块供应商市场份额的占据主要依赖产品自身质量、价格、距市场距离和品牌等,在整车厂附近布局不能扩大市场范围,C错误;本题的核心问题是模块供应商在整车厂附近集聚的目的,而无论模块供应商是否在整车厂附近集聚都不能减少自身生产流程,D错误。本题应选B。
【点睛】“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创新因素的集聚和竞争动力的放大。带来的好处有可带来成本优势,企业相互临近,可降低成本,促进分工与合作,集聚能够更好地发挥各企业间的比较优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0

帖子

2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
发表于 2025-3-5 17: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