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0|回复: 1

大学生文科类毕业论文文献包含哪些?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0-4 11: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文科主题相关的10篇毕业论文文献,包括5篇期刊论文和5篇学位论文,为大学生文科选题相关人员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参考。
1.【期刊论文】新文科视域下德育思想在高校教学中的研究——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例
期刊:《教育教学论坛》 | 2021 年第 041 期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是新文科建设的任务之一,也是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课程仍存在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师资水平不一;课程内容不够深入,教学方式不够灵活;课程评价不成熟,学生满意度低;价值引导少,德育理念有待强化等现状.在新文科视域下,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强化德育价值引导和心理危机干预的作用等方面入手,提出将德育思想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有效路径,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心理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新文科;德育思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education-teaching-forum_thesis/0201291078986.html

---------------------------------------------------------------------------------------------------
2.【期刊论文】新文科背景下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精准提升对策
期刊:《海峡科学》 | 2021 年第 001 期
摘要:围绕新文科建设这一时代背景,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精准提升对策,对于高校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该文以管理类专业大学生为例,运用鱼骨图模型分析了当前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新文科背景下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精准提升对策.
关键词: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对策
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straits-science_thesis/0201288686302.html

---------------------------------------------------------------------------------------------------
3.【期刊论文】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路径研究——以重庆S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例
期刊:《三峡高教研究》 | 2021 年第 001 期
摘要:在新文科建设大背景下,提升文科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文科质量建设的重要任务。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不少文科专业的教学仍然以传统模式为主,教学质量存在诸多问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可以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创意和实践教学,重视选修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加强校企合作交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进行优化教学,拓宽教师专业领域,积极引进不同专业方向的优秀人才等途径提高文科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文科人才。
关键词:新文科;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综合素质
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three-gorges-higher-education-research_thesis/0201289004619.html

---------------------------------------------------------------------------------------------------
4.【期刊论文】培养数字人文预备役:文科大学生的数字技能发展需求与策略研究
期刊:《图书与情报》 | 2021 年第 001 期
摘要:文章研究文科大学生在数字人文研究中的需求和行为,旨在构建面向本土文科大学生的数字技能提高方案.综合采用跟踪调查、焦点小组、深度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文科大学生参与数字人文培训前的基本状态及其在培训中的持续成长.研究发现,文科大学生在参与数字人文培训之前对数字人文感兴趣,但人文问题意识薄弱且数字技术基础不足.通过文献阅读、数据收集、数据清洗、数据加工、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六个阶段中的训练任务,文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数字技能得到提升.结合分析结果,文章总结出面向本土文科大学生的数字人文教学和教育策略,一方面包括项目实践、近距离跟踪指导和同伴学习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数字技能;另一方面,数字技能培养与人文意识培育不可偏废.此外,还应重视数字人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组织.
关键词:数字人文教育;数字人文教学;数字技能;人文意识
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library-information_thesis/0201288705401.html

---------------------------------------------------------------------------------------------------
5.【期刊论文】面向"新文科"大学生的Python课程教学研究
期刊:《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 2021 年第 009 期
摘要: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价值日趋重要.随着智能化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技术的蓬勃发展,以Python语言为基础的数据分析方法在"新文科"研究实践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对Python语言知识和工具方法的掌握已然成为"新文科"大学生一项必备的核心能力.文章在分析"新文科"大学生信息素养要求的基础上,探讨合理设置Python语言课程的教学内容、知识体系与考核方法,从而助力于提升"新文科"大学生的Python运用能力.
关键词:Python课程;教学实践;"新文科"大学生
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chinese-journal-ict-education_thesis/0201290841590.html

---------------------------------------------------------------------------------------------------
6.【学位论文】大学生认知优势对课程教学培育人文科学素养的激励效应研究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
            1.1.3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1.2.1国内外大学教学的相关研究
            1.2.2国内外认知优势的相关研究
            1.2.3国内外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相关研究
            1.2.4国内外大学教学、认知优势和人文科学素养关系研究
            1.2.5前人研究成就与不足的述评及本研究问题的提出
            1.3.1研究思路
            1.3.2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大学课程教学
            2.1.2积极认知优势
            2.1.3人文科学素养
            2.2.1大学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2.2大学教学对学生人文科学素养的培育功能
            2.2.3认知优势对学生人文科学素养的激励作用
            2.2.4认知优势在对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中介效应
            2.2.5认知优势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和体现
第三章 对象和方法
        3.1研究对象
            3.1.1资料来源
            3.1.2随机抽样
        3.2研究工具
            3.2.1调查工具
            3.2.2分析工具
        3.3研究方法
            3.3.1文献综述法
            3.3.2理论分析法
            3.3.3实证分析法
        3.4假设检验
            3.4.1 理论假设
            3.4.2实证检验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1 大学课程教学量表的信度检验
            4.1.2 “大学生认知性格优势量表”信度检验
            4.1.3 “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量表”信度检验
            4.2.1 学生喜欢课程教学与相应素质提升的相关分析效度检验
            4.2.2 学生认知优势与人文科学素养的相关分析效度检验
            4.3.1 无课程教学介入下的大学生认知优势对人文素养的激励效应
            4.3.2无课程教学介入下的大学生认知优势对科学素养的激励效应
            4.3.3 无课程教学介入大学生认知优势对人文科学综合素养的激励效应
        4.4 大学生认知优势在介入课程教学培育人文素养中的激励效应
            4.4.1 大学生认知优势对专业与思政课培育人文素养的激励效应
            4.4.2 大学生认知优势对体育与心理课培育人文素养的激励效应
            4.4.3 大学生认知优势对数学与英语课培育人文素养的激励效应
            4.4.4 大学生认知优势对技能与实践课培育人文素养的激励效应
            4.4.5 大学生认知优势对人文与科技课培育人文素养的激励效应
        4.5 大学生认知优势在介入课程教学培育科学素养中的激励效应
            4.5.1 大学生认知优势对专业与思政课培育科学素养的激励效应
            4.5.2 大学生认知优势对体育与心理课培育科学素养的激励效应
            4.5.3 大学生认知优势对数学与英语课培育科学素养的激励效应
            4.5.4 大学生认知优势对技能与实践课培育科学素养的激励效应
            4.5.5 大学生认知优势对人文与科技课培育科学素养的激励效应
            4.6.1 大学生认知优势对专业与思政课培育人文科学素养激励效应
            4.6.2 大学生认知优势对体育与心理课培育人文科学素养激励效应
            4.6.3 大学生认知优势对数学与英语课培育人文科学素养激励效应
            4.6.4 大学生认知优势对技能与实践课培育人文科学素养激励效应
            4.6.5 大学生认知优势对人文与科技课培育人文科学素养激励效应
            4.7.1 对课程教学培育人文素养产生激励的显著认知优势归纳
            4.7.2 对课程教学培育科学素养产生激励的显著认知优势归纳
            4.7.3 对课程教学培育人文科学素养产生激励的显著认知优势归纳
            4.8.1 无中介模型:无中介下大学生喜欢的课程对人文科学素养预测模型
            4.8.2总样“喜欢课程—认知优势—人文科学素养”预测模型
            4.8.3 男生“喜欢课程—认知优势—人文科学素养”预测模型
            4.8.4 女生“喜欢课程—认知优势—人文科学素养”预测模型
            4.8.5 “学生喜欢课程—认知优势—人文科学素养”综合预测归纳与总结
            4.9.1 预测变量排序:学生认知优势对课程教学培育人文科学素养激励效应
            4.9.2 回归系数估计:学生认知优势对课程教学培育人文科学素养激励效应
            4.9.3 残差正态分布:学生认知优势对课程教学培育人文科学素养激励效应
            4.9.4 模型建构汇总:学生认知优势对课程教学培育人文科学素养激励效应
第五章 讨论与建议
        5.1大学生认知优势与课程教学培育人文科学素养具有密切关系
        5.2 大学生信念是课程教学培育其人文素养中的首要认知激励因素
        5.3 大学生创造性是课程教学培育科学素养中的首要认知激励因素
        5.4 大学生洞察力与领导力是课程教学培育其人文科学综合素养中的重要认知激励因素
        5.5 大学生勇敢与激情对课程教学培育其人文科学综合素养产生共同的非认知协同激励作用
        5.6 在课程教学培育人文科学素养中,大学生认知优势有利于促进其勇于探究能力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与发展
        5.7 教育建议:精准激发大学生认知优势潜能以提升高校课程教学对其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育水平
第六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6.1主要结论
        6.2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著录项
学科:思想政治教育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0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5928241.html

---------------------------------------------------------------------------------------------------
7.【学位论文】美国文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及提升研究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社会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与构成
        2.1 文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
        2.2 文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构成
第3章 美国文科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3.1 美国文科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3.2 美国文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优势分析
        3.3 美国文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劣势分析
第4章 美国文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发展的机会与挑战
        4.1 美国文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发展的机会分析
        4.2 美国文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发展的挑战分析
第5章 美国提升文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与启示
        5.1 美国提升文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5.2 对我国解决文科生就业问题的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著录项
学科:公共管理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15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2576048.html

---------------------------------------------------------------------------------------------------
8.【学位论文】文科和理工科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对比研究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发展趋势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五、可行性分析
六、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相关理论
一、接受理论概述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特征
第二章 文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情况
一、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二、文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情况对比研究
第三章 影响文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原因探究
一、 文理分科
二、专业特点的制约
三、学校教育理念的偏移
四、男女生性别差异
五、教育者的影响
六、思想政治教育本身
七、接受主体需求与社会价值标准的冲突
第四章 增强文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对策
一、接受动机--增加文理工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二、接受规律--根据文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因材施教
三、接受心理--改变文理工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定势心理
四、接受主体--发挥文理工科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
五、接受环境—优化文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著录项
学科:思想政治教育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14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中图分类: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1700060.html

---------------------------------------------------------------------------------------------------
9.【学位论文】女大学生角色变换与服装审美研究——以湖南省师范类高校文科女生为例
目录
封面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综述及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与框架
第二章 女大学生服装审美观的形成与发展
        2.1 女大学生服装审美观形成与发展的客观因素
            2.1.1 社会环境
            2.2.2 文化背景因素
        2.2 女大学生服装审美观形成与发展的主观因素
            2.2.1 个人信仰
            2.2.2 群体特性
        2.3 女大学生的服装审美观特征问卷调查的设置
            2.3.1 问卷调查的设置
            2.3.2 问卷调查的分析与小结
第三章 女大学生服装审美观的转换与变异
        3.1 女大学生的角色转换
        3.2 角色转换对色彩审美的影响
            3.2.1 色彩的特性与审美表现
            3.2.2 女大学生色彩审美的一般性特征
            3.2.3 女大学生角色变换对色彩审美的影响
        3.3 角色转换对款式审美的影响
            3.3.1 款式的特性与审美表现
            3.3.2 女大学生服装款式审美需求的一般性特征
            3.3.3 女大学生角色变换对款式审美的影响
        3.4 角色转换对面料审美的影响
            3.4.1 面料的特性与审美表现
            3.4.2 女大学生对服装面料审美的一般性特征
第四章 女大学生就业后的职业装案例分析
        4.1 产品主题设计定位
        4.2 产品主题风格定位
        4.3 青春职业女装产品设计
            4.3.1 款式设计
            4.3.2 色彩设计
            4.3.3 面料设计
第五章 结论
        5.1 女大学生服装审美需求研究对服装设计的指导意义
        5.2 论文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著录项
学科:设计艺术学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11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中图分类:服装心理学、服装社会学
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2639438.html

---------------------------------------------------------------------------------------------------
10.【学位论文】文科院系大学生分阶段目标教育体系研究
目录
著录项
学科:思想政治教育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10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42728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5-3-7 03: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的帮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