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7|回复: 1

文研热点 |贝克特: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附历年真题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11-30 13: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研青年23年文学类学科通开班基础课程现已结束,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巩固知识点,加深理解,文小研为大家整理了高频考点作家专题,包括作家作品介绍和相关考研真题。更多内容,可参见文研青年外国文学单科全程班。
文研青年2023年学科通开课:外国文学史(56课时)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贝克特

导论

有关贝克特

萨缪尔•贝克特(1906~1989)法国作家。主要作品有三部曲《马洛伊》、《马洛伊之死》、《无名的人》和剧本《等待戈多》等。1969年作品《等待戈多》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

新小说的先行者

一、他从不同角度描写现实的荒诞,人们在这样的现实中难以生存下去;
二、贝克特往往选取流浪汉、老人、残废者、奄奄一息的人作为主人公,他们的遭遇比一般人更悲惨,他们的处境像地狱般可怕;
三、贝克特采用一种中性的、混乱的语言。所谓中性,是指不带感情;句子之间没有联系,不讲逻辑,更有读不通的句子,可谓前言不搭后语。跳跃性很强,且爱重复。
贝克特力图描绘这样一个世界:一切在无休止的重复和重新开始。他时常取消标点符号,人物说话像讲呓语一样。他还喜欢文字游戏、双关语、能抖包袱的词。

贝克特的剧作

一、偏重于表现人们处境的紧迫感和精神危机。在他笔下,这个世界是空荡荡的、阴郁的,甚至致人于死命。剧中人物同他的小说人物一样,往往是流浪汉、乞丐,既可怜巴巴,又清醒出奇。
这些人物从自身的贫困处境出发,无情地观察自己的命运,不断提出问题,包括生存、未来生活、身份,对世界抱着悲观的看法。他们是受苦人类的象征,正如《等待戈多》的一个流浪汉所说的:“人类就是我们,不管我们愿不愿意。”
二、贝克特的戏剧充满荒诞感。人物是荒诞的写照,舞台布景则是表现荒诞人的工具,荒诞人是荒诞世界的产物。

《等待戈多》

思想主旨

1.《等待戈多》表现的是对更好的或美好的生活的期待而不可得,隐喻的是人类对现状和未来处于茫然无措甚至绝望的境地,表现了西方人在荒漠之中的悲凉状况和精神状态。
2.表现了在空等待中人的精神生活状态。



《等待戈多》剧照

《等待戈多》的荒诞

一、内容:狄狄和戈戈在无聊的对话、行动中等待戈多的到来,他们既不确定戈多来还是不来,又不知道戈多到底是谁。

二、人物:丑角式的人物,道具(圆顶礼帽、太大的鞋)、舞台动作(幸运儿在波卓的绳子牵引下动作、一齐跌倒、身体纠缠在一起)、重复的对话,都有丑角表演的意味。
人物其实没有真正的个性:1.名字具有随机性;2.人人倒在舞台上,身体的不同在这堆“肉”中消失了。
三、形式:两幕戏剧的形式,通过人物断断续续的谈话,有抱怨、回忆、拌嘴、和解、提问……没有情节、人物的心理冲突、没有戏剧高潮、没有动作。

艺术特征


一、舞台布景与人物形象:
1、作为外部环境的舞台布景,显得阴郁、苍凉、衰败,烘托故事的整体氛围和异化主题。《等待戈多》全部背景就是一条光秃秃的公路、一株了无生气的植物——人物困境的无尽延续和精神的极度贫困。
2、有意扭曲人物的外在形象,以突出现代人严重的异化感和病态心理。狄狄和戈戈内心孤独、失魂落魄、无所事事、内心空虚、茫然而不知所措,只是日复一日地重复无意义的对话和动作,体现出极度异化和空虚的特征,具有强烈的现代悲剧色彩。其中重要人物戈多的缺场也体现了贝克特在人物塑造上的后现代性。
二、对时间的处理和情节结构上:
1、贝克特受到了海德格尔关于“存在与时间”的基本观点,认为本真的时间无所谓过去、现在和未来,其先后次序由“此在”自身设定,因此他放弃了将故事时间总是设定为过去时间的文学传统。
在没有“上帝”的现代社会中,日复一日的物理存在对于本真的“此在”而言仅仅表现为现在时段的缓慢延续,所以贝克特非常注重体现故事时间的现在性及延续性。
作品的两幕发生在两天的同一时间,人物在不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这也象征着荒谬现实的无限延续。
2、贝克特也接受了柏格森的“绵延”说。其作品中表现出明显的时间的延续性和行为的反复性特征。狄狄和戈戈在无限的等待中重复着无聊的对话和行动,情节的展开呈现一种重复和静态结构,使人物的习惯动作和个性语言在剧作中适当重复,像西西弗斯推石上山一般,荒诞地生存。
三、语言的消解和意义的消失:
语言的自我消解,即语言指涉功能的丧失。造成所指与能指的紧张关系,使能指变得模糊不清。《等待戈多》中的那株植物有很强的模糊性,无法用约定俗成的名称(能指)来指涉,因此狄狄端详着那颗植物只能说“我不知道”这是何树。
此外,狄狄和戈戈的对话也经常前言不搭后语、答非所问,这表明荒诞世界中的最小的人际关系单位间的沟通也是很困难的。而且其中的许多疑问句采用的是陈述句句式,而且一半疑问句都没有回答句,说话人的意图没有得到听话人的回应,对话就变成了一种单向的活动,从而失去其原本的价值意义。

“反戏剧”性

贝克特:“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是纯正的艺术。”
体现:
1、这出戏的第一幕和第二幕大致相同,全剧只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动作,而且这些动作总是很快中止,构不成可以理解的行为,只不过是一些木偶般的动作而已;
2、人物像木偶一样,不会进行深入的思维;他们没有性格可言,角色甚至可以对换;
3、没有高潮,人物在徒劳地等待,剧情没有发展,人物之间的关系保持不变,每个细节至少运用两次。时间不是线性的,而是周而复始,明天是今日的重复,今日重复了昨天。

历年真题

1.结合贝克特的任一部作品,谈谈你对荒诞派文学的理解。(中山大学,2015年)
2.论述《等待戈多》等待的主题。(南开大学,2016年)
3.分析《等待戈多》如何体现荒诞意识。(浙江大学,2021年;厦门大学,2011年)
4.简答《等待戈多》的艺术特征。(兰州大学,2012年)

总结

通过历年真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贝克特的相关考察主要集中在其作品《等待戈多》的思想主题、(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色荒诞派戏剧的反戏剧性等方面,同时要关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创作的时代环境
<hr/>更多专题整合请关注文研青年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5-3-16 08: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1v1飘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