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8|回复: 14

大文科类就业漫谈九——从四个常见问题出发揭示应届生秋招 ...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2-1 19: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发这篇文章,原因有两个:第一,现在又到了秋招最吃劲的时间,而且今年的情况比去年更加严峻。之前的就业漫谈七已经说了,去年的招聘是两头好、中间差(黄金期是9到11月和次年5到6月),就业的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放弃央选的非北清人男生并不少,但直到今年6月仍有本硕双名校女生一个offer都没有)。今年的情况则是选择京内泛体制内就业的小伙伴绝大部分都没有offer。可能现在很多小伙伴有国考、京考这两场考试的气吊着还没有到十分迷茫的程度,但两周后这种情绪可能会达到一个巅峰。至于为何不选择两周后再发这篇文章,让大家更有共鸣,直接原因是两周后我大概又要开启年末的疯狂加班模式,而更根本的原因是眼下已经进入到了秋招最黄金的时间段,这篇文章提出的四个问题尤其是前两个问题如果要两周后才想明白就有点晚了。第二,从去年和今年的长期咨询、付费咨询来看,很多泛名校毕业生尤其是女生在很多择业的基础性问题上长时间想不通,进而在一些关键择业节点上犯了比较致命的错误,或者虽然很多该干的事情她们也在干,但因为始终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所以在执行力上总是差了些力道,进而频繁倒在终面上最终与适配目标“失之毫厘”。所以,在这个“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阶段,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对一些基础性问题进行再次重申和强调,而对于之前文章看的比较多大方向已经很明确的小伙们,则重点看加粗的黑体字即可,里面提示的一些细节问题如果能做好会有“加分项”的效果。

           在正文开始前首先要给两个比较正向的信息:
          第一,受重要会议、重要人事调整、疫情防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今年在京泛体制内单位的招聘时程整体上是延后的。不仅京考国考均较去年推迟一周左右,而且目前秋招基本完成的央企国企并不多,有二分之一左右还在面试环节(初面刚结束、终面极大可能性要推到国考之后),接近三分之一才刚刚开始(比如国投、国网、中铝、中粮、有色、诚通,还有人保财险又开了一轮)。刚刚开始的这些,中铝、有色、中粮、诚通都放出来了总部岗位,这在实业类央企招聘中非常少见,也很值得珍惜。虽然这四家中除了诚通之外,其他三家按照前一篇文章里讲的口径薪酬也就18到22,性价比不算高(中铝2021年高是因为绝大部分岗位限制博士生,有一点“人才引进”的意思,参照副处级给的待遇,今年大部分总部岗位硕士就可以报,不会给这么高的数字),其中某一家因为“自视甚高”还经常被我不点名吐槽(这家HR的水平确实一言难尽,经常拿着16到18万的税前年薪,秋招非本硕北清人不要,还时不时在清北人的宣讲会上洋洋自得说现在的就业形势你学校再好不也得来我们这应聘,结果春招被各种毁约然后重来一遍),但是我认为对在京择业的应届生来说第一份工作的平台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可以应届直接进央企总部,薪酬比某些效益较好的二级公司低个2到4万是可以接受的,就当是交学费了。另外两家因为招人的二级单位很多,尤其是国网的二级单位,无论是招人的数量、大部分单位的薪酬待遇、整体的公正性、解决户口的稳定性都是数一数二的,3个志愿一定要设置好梯度,高度重视(好像明天报名就截止,最好今天完成投递)。正因为这个整体时程的延后,所以如果小伙们现在没有offer甚至面试都少的可怜,不需要过分惊慌,机会依然还有很多,甚至像去年那样,很多效益不错的央企被国家撸羊毛,“被迫”搞春招和夏招也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尤其是本硕均为泛名校的小伙伴,只要及时“亡羊补牢”,最不济也能拿个部属事业单位保底再图后计,远未到绝望之时。这不是鸡汤,这是在信息比较充分的前提下,基于今年秋招整体形势的客观判断。

           第二,在这两年非常艰难的就业季中,从长期咨询和付费咨询乃至私信、评论的情况看,对于泛名校硕士生来说,如果满足定位准确、信息充分、执行有力、复盘及时、韧性强劲这5个要素中的4个以上,找到一个适配的工作是可实现的,并没有外界渲染的那么了无生机。那么什么是适配目标?我认为对于确定以在京择业的应届生而言,如果在文字功底、奖励荣誉、专业功底、实习实践、学生工作这五方面基本都能有话可说(并不要求很突出,能有东西可以发散即可),且语言表达上没有大的硬伤,则硕士满足在京泛名校(北、清、人、北航、北理、北师、中财、贸大等)的男生,是可以拿到解决北京户口+按前述统计口径薪酬22万以上或者解决住房的局级以上单位的硕士满足在京泛名校的女生,也是可以拿到解决北京户口+按前述统计口径薪酬18万以上或者解决住房的局级以上单位的(当然如果前面说的几方面某方面硬伤极大就要适当调降目标)。即使秋招拿不到,由于今年所有北京地区高校均采用电子签约系统,每位应届生能且仅能毁约一次(即使央选上岸也不能例外),如果能多进入终面、多拿几个二顺位,春招也是有极大概率可以捡漏的。当然,这里也要提示,目前的就业形势也决定了,即使你的条件非常好,也不能过分纠结甚至吹毛求疵,总要有舍有得。如果你拿到的offer满足前面说的条件,该签三方就要及时签,否则单位直接不和你打招呼径直顺位递补,你也并没有啥太好的办法。去年某个小伙伴在两家非常好的单位之间反复纠结多次提问,就差问到中午食堂几个菜了,最后我已拒绝咨询,明确表示不需要再问赶紧决断,结果貌似两家都拖黄了最后连最基本的户口都没拿到。所以,上面说的这个宏观上的定位虽然不一定适用每一个人,但如果你自己总是在“自负”和“自信”间受个案的影响反复徘徊,既怕“卖亏”又怕最后“卖不出去”,那么这个定位至少可以起到一个参照物的作用

         这篇漫谈发出后,关于应届生择业已经写了九篇文章,加上去年10月、11月和今年10月关于国考选岗、部委公务员与金融央企比较的几个回答,基本上应届生就业的重点、疑难问题都写得差不多了。我甚至可以自夸一下,这些免费内容的“含金量”超过了很多动辄3到5万元的所谓机构求职辅导,也超过了很多答主的付费内容,算是实现了最大限度消除应届生择业“信息不对称”的目的。从现在到明年秋招开始前,原则上不会再发新的关于应届生择业的文章了(可能在明年国考成绩出炉后会把之前关于面试、考察的几个回答组装一下重发一次,但目测已经非常全面不太可能有新内容了),会腾出部分精力放在回答私信、评论以及付费咨询上。关于应届生的择业文章告于段落后,就业漫谈十会把拖了两个多月的央企国企社招避雷指南补上,另外我打算写一个我一直非常想写但没有精力写的系列(考虑到京选面试马上开始,快的话这个系列这周就能试试水),那就是在央企国企终面、国考央选司局长面谈乃至考察阶段,如何针对一些看似比较敏感的时事热点问题,给出一个既符合体制内表达习惯、符合“政治正确”,又不违反常识、不假大空的回答。如果这些回答最终能发出来,其实也说明为什么几十年前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能够那么打动人心、引领潮流,核心的思想还是实事求是、不回避问题,素材来自生活、来自群众。

          这里再次强调(我会把这篇文章置顶),那就是提问之前要做必要的准备工作,这是对人基本的尊重。不少小伙伴都是把评论区中答过多次甚至文章中强调过多次的问题再拿来问一遍,甚至有人振振有词,“你评论区中的回答太多了,绝大部分是我不需要的,与其让我浪费宝贵的2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找一遍,不如你直接花2分钟告诉我”“你不是说你的初衷是不想让应届生陷于信息不对称中嘛,那你再给我说一遍怎么了”。且不说评论区里的内容很多你早晚都会用到做个知识储备并不算浪费时间,找人帮忙还这么横的也是“精致利己”到家了,尤其是后一种说辞充满了“我不行我有理”的味道。因为现在到了2023年的秋招,有很多小伙伴刚关注我或者关注很久了但之前文章看的也不多,所以我再次重申,所有免费咨询在咨询前务必把我之前发过的所有文章、回答及下面的评论区看完,重复问题一律不回复,不能接受这点的免开尊口,我的地盘我做主尤其是关于哪家部委怎么样或者哪家央企怎么样的提问,去年10到11月那几个关于国考选岗、部委公务员与金融央企比较的几个回答评论区下基本都能覆盖,有变化需要更新的我会在新的文章或者直接以想法的形式说),付费咨询至少也要把我之前发过的所有文章、回答看完,这样让提问更有针对性,回答的可直接适用性自然也更强。而且说不定看完发现想问的都有不用付费了,尤其应届生钱都是父母给的也不容易,省下来干点啥不好。

           OK,言归正传,具体谈谈秋招进程中常见的四个问题以及其中反映出的误区。

          问题一:我确定在京择业,而且就是觉得公务员比央企国企好,哪怕去乡镇街道也在所不惜,是否还有必要兼顾央企国企的校招?

          回答一:这个问题的结论是肯定的,我认为不论你最终的偏向是什么,只要你确定在京择业,除非你能够确保京考、国考100%上岸,否则就要兼顾央企国企校招。理由有两个:

          首先,前面的诸多回答已经充分说明了在北京择业,因为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泛体制内单位之间差异也很大,所以绝对不存在一种公务员大于事业单位大于央企或者部委公务员大于央企大于北京市公务员或者金融央企大于部委公务员大于北京市公务员大于实业类央企的排序。所以,大家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薪资待遇(包括工资+住房)、内部发展空间、外部发展空间、工作强度、子女教育这几要素去做背调,然后结合自己的偏好衡量。而从这几要素出发,不仅仅是金融类、实业类央企总部,很多效益比较好的实业类央企二级单位性价比也是非常高的,而且这些单位加起来每年也会招几百个甚至上千个泛文科类毕业生,对于并非同时满足本硕北清人+男生+简历非常出色这3个要素的小伙伴而言是很好的择业机会,不能轻忽。值得注意也是比较敏感的是,近三年提供单人宿舍甚至是周转房的央企总部、核心子公司数量在增加,多出现在垄断性、公益性、商业二类央企尤其是军工央企中,这一点一般到了终面乃至谈薪环节HR会主动介绍(不要让我列名单,这是有“红线”的,你要是真拿到offer了私信或者付费咨询问我会以恰当的方式告诉你)。

          其次,有的小伙伴说了,我就是想为人民服务,就是想当大官,就是喜欢父母说我是部委公务员脸上有光,哪怕前十年住地下室也在所不惜,为啥就不能单赌一头,即使部委考不上,我京考+京选报个街道保底不就行了,我堂堂985男生,这还能也考不上?这还真不好说。第一,国考央选+京考最终结果都要5到6月份才出,尤其是国考央选,按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势,再考虑到明年3月份召开的两会,再像今年一样拖到7月份才最终出结果也不是不可能。这么长的时间跨度本身就会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无论是你自己的身体、精神状态还是对手的情况乃至用人单位的偏好,都并非是你来控制的。某位小伙伴,我从接了他的咨询一直到今天都如同祥林嫂般的和他强调无论都么有把握都不能单赌一头,要拿出30%左右的精力放在央企国企上,这两者考试内容有很多共通之处,是可以相互促进的,这位小伙伴始终半信半疑,国企央企这块催一遍动一步,搞得比我自己择业时还“积极主动”。结果10月份他没有拿到自己计划中“十拿九稳”的央选资格,接下来的京选公告某市直单位也没有像往年一样男女生分开招录且只招录他的专业。虽然时至今日我依然对他能拿下他最后报的街道岗位抱有信心,也会尽最大努力推动这一结果的实现,但姑且不论这个岗位算不上最佳选择,即使算,这种“孤注一掷”的选择某种程度上是对应届生资格的浪费。第二,这种“单赌一头”的选择会“倒逼”你在岗位选择时过于求稳,但在今年的就业形势下,这种过于求稳很有可能会“撞车”,碰到简历条件很一般但复习半年以上的“做题家”选手,反而弄巧成拙。从今年京选的情况看,很多街道岗位的进面分数远远超过市直,就是这种现象的直接体现。第三,这种“单赌一头”的选择对于国考京考的成绩提升比较有限。我一直强调一个观点,就是国考京考本质上是一个智商和应试技巧的测试,对于泛名校生而言,你复习2个月还是3个月,每天复习8个小时还是10个小时,对于成绩的提升都很难达到量变引起质变的程度,基本上就是5分左右的空间,甚至没有临场的精神和生理状态影响的大,这个质变一般要保持每天10小时以上复习时间4个月以上才会到达一个“质变”的点(主要是速度+准确率的兼顾)。所以除非你一定要冲某些性价比极高的热门岗位,否则用一个适当的时间争取一个适当的分数,腾出时间来统筹兼顾无疑性价比更高。第四,这种“单赌一头”的选择(不限于单赌公务员,也包括单赌金融类央企),最后很有可能的结局是最后春招阶段被某些一个月5000到7000块钱、不分房不解决子女教育、服务期5到8年违约金20万以上且服务期内考公务员需要和领导长期“拉锯”的超级无敌巨坑部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捡漏,然后来接着找我提问如何能在不交或少交违约金的情况下顺利离职。这并非“乌鸦嘴”,而是结合近几年招录形势,在大量案例基础上总结的“血泪教训”。如果到明年4月份的时候再开始想起性价比,想起那些你9月份的时候看不上的实业类央企二级单位,恐怕就是“明日黄花”了。

         问题二:央企国企选人的标准是什么,学历和性别歧视是不是很严重,我不是名校生(如清北人复交),或者我是女生,投递央企总部及其核心子公司是不是就是浪费时间?

         回答二:这个问题也特别常见,早在今年8月,我就因为这个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拒绝了2个本硕名校男生的长期咨询单。先说结论,绝大部分在京泛体制内单位,在乎的是均衡性,理想的招人目标是学校学历、文字功底、专业基础、学生干部经历、实习实践、奖励荣誉、言谈举止、抗压能力与“自我驱动能力”这8个方面均无明显硬伤且有2个以上方面明显突出的人。这就和大家找工作的时候也是想要解决户口+薪资待遇(包括工资+住房)、内部发展空间、外部发展空间、工作强度、子女教育这6方面均无明显硬伤且某2个方面明显突出的单位,很多人择偶的时候想找在年龄、学校学历、长相、家庭条件、职业、性格特征这6方面均没有明显短板且有一方面有突出优势的人一样。但事实上,绝大部分泛体制内单位是无法实现同时找到这8个方面均无明显硬伤且有2个以上方面明显突出的人,即使是金融类央企总部和分房快、福利好的党口核心部委,也无法做到他们招的每个人都达到上面的标准。所以,在不得不几害相权取其轻的背景下,按照泛体制内绝大部分单位的思维习惯和工作特点,“均衡性(多面手、万金油)”就是一个十分吃香的特质,尤其在职能支撑类岗位更是如此

          所以,如果仅讨论学校,我认为本科普通院校硕士京内泛名校的男生,本硕均为京内泛名校的女生,基本上就能够达到央企总部、核心子公司的学校门槛,投简历不算是浪费时间。当然,能不能最终拿到笔试、面试资格乃至最终录用,一是看前面说的均衡性,二是看对手的整体层次和重视程度,三是看当年某些领导的决策思路(比如农总农发往年都是男生优先兼顾学校,对男生不强制卡双211,今年突然转变成了学校优先兼顾男生,单211男生全部被卡掉,这只能说是时也运也)。

          讲到这很多小伙伴会提出一个大哉问,我是单211男生,我是双211非北清的女生,简历条件也很不错,屡次进入终面全部是陪跑,最后还是要的双211男生,我存在的意义是不是就是分母,这样徒劳往返有何意义?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简单,那就是在简历同样相对均衡的前提下,双211的男生相当于百米赛跑比你离终点线近5米,理论上这个差距是可以通过面试时的优秀表现逆转的,但如果你整场表现都和他一样中规中矩、伯仲之间,那么哪怕仅是从避免承担个人责任的角度而言,主考官也最终会选择双211的男生,这就是利弊权衡。而参加过半结构化群面的小伙伴们可能都会有切身感受,大部分人的面试表现都是有话可说、但说不到点上的,对于一些比较敏感、尖锐的问题都是泛泛而谈勉强跨过雷区的,也就是很多人并没有在20分钟的面试里能够给主考官一个舍弃双211男生而要你的理由。这种情况下,将没有拿到offer单纯归结于性别或者学历,虽然有助于情绪宣泄,但并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问题三:我投递了上百家央企国企,几乎没有什么笔试面试消息,有的话也就是一轮游,这说明什么问题?

        回答三:这个问题首先要给出两个正面的信息:第一,央企国企招聘流程普遍较慢,一般在公告上明确的投递截止时间两周后才会开始笔试、面试程序,所以投递之后没有消息有时可能仅仅是因为流程尚未开始,没必要过分焦虑;第二,由于各家单位简历初筛的量都非常大,每家单位乃至HR个人在投递者学校学历、文字功底、专业基础、学生干部经历、实习实践、奖励荣誉等方面的“赋分值”不同,手高手低在所难免,所以简历全部通过是不可能的,一般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是正常范围,只有低于三分之一才需要做系统的反思。也正因如此,我一直强调,如果确定在京择业,基本上专业上大致满足条件(这个和国考不一样,只要有相似经历,除中石油中石化等,大部分企业不要求专业代码绝对一致)、能解决户口的央企二级以上单位、北京市属国企都要在投递范围,这个阶段就研究性价比挑挑拣拣甚至非金融央企不投、非某个特定岗位不投是不太理性的,很容易“前倨而后恭”。

         而如果简历投递范围确实比较广,也确认了简历整体通过率确实小于三分之一,那其实就要系统性的进行反思了。通常情况下,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投递的主要岗位与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不相匹配。泛文科类专业在泛体制内就业,有两个很鲜明的特点:一是大部分单位都会招人但一个岗位往往只是招几个人甚至1个人,专业限制也不唯一;二是大部分专业理论上可以投递几个岗位,尤其对于应用经济学、法学等万金油专业更是如此。以应用经济学举例,可以投递的岗位在理论上包括财务金融岗位、战略规划岗位、董事会办公室岗位、办公室综合行政岗位、党建岗位,有些细分专业还可以涉及人力资源岗位、纪检岗位;法学也是如此,除了法务岗位之外,类似纪检、党建、办公室综合行政岗位都可以投递,如果本身有一定的经济金融背景(如CPA和法考双证),那么类似战略规划岗位、董事会办公室岗位也是没问题的。同理按照这个思路去延展,政治学、社会学等冷门专业也并非“无岗可投”。所以最关键的是还是要把自己在文字功底、专业基础、学生干部经历、实习实践、奖励荣誉等方面的素材充分挖掘出来,按照一定的主线做一个串联,看看能和哪些岗位的职责介绍匹配起来。如果能和多个岗位匹配起来的话,还要进一步分析哪些岗位自己只是“中规中矩”,哪些则具有比较优势。比如,一个法学专业毕业生,干过党支书、班长,有优干保研经历,但硕士的专业主要是刑法方向,也没有特别知名的律所或者央企法务实习经历,那要不要死磕法务岗位就是必须在简历投递前想清楚的。把这个问题再延展看来,同样是叫一个名字的岗位,不同类型(如偏体制化管理还是职业经理人管理,业务类型主要是垄断性的还是市场性的)的单位的用人偏好也是完全不同的有些央企二级单位的法务岗位甚至可以不要求通过司考,但有些恨不得你法考CPA双证通过;有些单位的人事岗位实际上是叫组织人事或者干部管理,有些则是“人力资源伙伴”性质的。所以,前面相同的经历摆在这,投递A公司时可以投递法务岗位,而投递B公司时则最好选择党建岗位或者综合行政岗位。而实践中,很多人之所以简历挂得多,就在于死盯着一个最主流的岗位投,比如应用经济学就应该投金融财务岗位,法学专业就应该投递法务岗位,这是很狭隘的想法。姑且不论在泛体制内单位,前台岗位优于后台岗位以及干和自己专业直接相关的事情获得感更强的定律是否适用,即使或多或少适用,在现在的背景下,对于应届生而言,泛体制内择业平台优于岗位已经是一个不需要太多论证的“规律性认识”。
         第二,不结合公司及岗位特点对自己上述五方面的素材进行排列组合,认为经历多多益善,过度铺陈与自己岗位无关的优势,甚至“一份简历投到底”。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法学专业,法考、CPA、证券从业资格全部在手,党务工作经验丰富,也有知名律所和体制内单位实习经历,但投递一家顶级的金融央企总部时出于规避清北人本硕男生的考量选择了党建岗位,那么你CPA证书和律所的实习经历到底还要不要写?如果要写,面试时HR问你为什么这个背景不投递前台业务岗位你又打算如何作答(总不能答你们公司前台业务岗位竞争的“妖魔鬼怪”太多了,我为了能上只能退而求其次)?
          第三,简历的逻辑性(整个几部分大的逻辑性和每一部分小的逻辑性)、语言表达有明显硬伤,亮点不突出或者自吹自擂的主观色彩过于明显,以及面试时对自己的简历熟悉程度明显不够,经不起追问。我和我的一位长期咨询的小伙伴练了几次课之后,她突然给我说她大概懂这个思路了,就是要在对“剧本”充分熟悉的基础上,展示给面试官一种“经过设计的坦诚”。我听了之后第一反应是你这种“不经意的犀利”在面一些中间档次、喜欢中规中矩人的“守摊人”的单位里千万别表现出来,我好像知道你某家单位的终面咋挂的了,哈哈哈。但这句话确实概括了央企国企这种高度注重“岗位契合性”单位里的“通关攻略”。既然是剧本,那么一定是要基于你大学6到7年的客观事实(经历性的、事实性的东西绝不能造假,比如把舍友的实习经历安在自己身上,没干过班长说自己干过等等),以一定的剧情(逻辑)主线,按照观众(考官)的喜好,适当升华之后呈现出来的,这里面逻辑清晰和语言流畅是非常关键的。当然,拿到了好剧本之后,你必须熟悉里面的每一句台词,针对面试官可能的提问将他引向我们预设的战场,然后才能从容地向他展示他想要的坦诚。
         问题四:央企国企面试具体需要准备些什么,感觉也没什么可准备的,就是自我介绍+企业基本情况介绍,最多再看看岗位职责不就可以了吗?

          回答四:这个问题其实直接回应了前面关于央企国企名校情结过重、以及偏好男生的疑问,正因为大部分应届生面试央企国企的时候都有此疑问,也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准备的,所以往往对很多问题的回答“半斤八两”,最后面试官也就只能按照一般的偏好选择名校男生。央企国企面试相对于公务员面试而言,最大的特点就是基本上都是岗位契合性问题,是围绕着你的职业规划和简历问的,很多问题你不需要准备也不至于一句话说不出来,这事实上恰恰是央企国企面试“最温柔的陷阱”。正因为公务员面试你不准备可能无话可说,尤其是针对领导讲话、事件观点、调研方案、组织策划这类题目,大家本能地总会去学一些所谓的程式和套路,而央企国企的面试问题则看似平平无奇中“暗藏杀机”。诸如“你有没有考公务员,给你一份公务员和我们单位的工作,你会怎么选”“你的择业偏好是什么,秋招目前为止都投递了哪些单位,选择央企国企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吗?”,这种问题谁都能答,避开雷区似乎也不算难,但如果要把这种题目答出水平,体现出自己清晰的自我认知、条理分明的逻辑思维、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那就非常困难了。关于这部分内容,我在之前的就业漫谈四里面已经列举了很多常见的面试问题,链接如下:https://zhuanlan.zhihu.com/p/441406916。这里只强调一点,面试时面对一些比较尖锐的选择性问题时,用套话回避绝对不是办法,大的原则一定是首先要有清晰的自我认识,想清楚自己有什么、要什么,并且不要惧怕以合适的方式把这种需要给考官展示出来,尤其不需要过分迎合考官、给人低三下四的去求一份工作的感觉。其实面试时之所以呈现出比较歧视女生的状态,某种程度上也和很多女生的自我认知清晰程度不如男生有关。这类问题,谨记的是,你只有先说服自己,才可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给考官,进而让他们说服自己录用你
         备注:最近很多小伙伴私信问还能不能接长期咨询单,在这统一回复一下就是我远远低估了这个工作的工作量以及这半年本职工作的忙碌程度,我原计划接5个长期咨询,目前接了4个已经“心力交瘁”。所以,至少元旦之前是不太可能接新的长期咨询了,大家有比较着急的职业规划类问题可以走付费咨询,比较简单的也可以直接私信或者评论。目前看来4个长期咨询中的2个手头的终面不少、有望元旦之前拿到适配目标,如果一切顺利,元旦之后可以考虑再接1到2个长期咨询。如果新接长期咨询,除了需要满足漫谈七里说的条件和费用要求外,还必须发自内心的认同这篇文章的观点(尤其是要认同前两个子问题的观点,保证一定的执行力,我不想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做思想工作上);如果只是想进行国考京考的面试辅导,届时按照国考面试策略那个回答里的费用标准单约即可,这样对双方都好,因为这种我只需要对课时质量负责任,不需要就你的整体择业情况给建议,你需要支付的费用也远少于长期咨询,明显更合算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1 19: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学长非常专业且内行!符合今年的秋招+考公实际感受[赞同][赞同]期待央企和bw终面的热点问题答题思路[赞同][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2-12-1 19: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的建议事后来看确实专业内行!去年秋招基本是1/3的笔面机会,然后再1/3的off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12-1 19: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不会有的:一是类似的热点问题至少有几十个,每个写两千字我就可以辞职了;二是到时候大家都答得一样这是逼HR创新问题开启新一轮内卷;三是这些问题回答的精髓是要结合个人的简历情况和性格特征去设计,模板化的答题思路只能避雷,并不能脱颖而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1 19: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恩,理想状态是三分之一强二分之一弱的笔面机会,然后二分之一的off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1 19: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学长写得真好点个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1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0
发表于 2022-12-1 19: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底稿太差,尚需修改完善[捂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22-12-1 19: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挥空间巨大,见证你效率、能力和水平到了![酷][酷][吃瓜][吃瓜][吃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12-1 19: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了行了,熟人勿扰,某信要笔试了,赶紧复习去吧,改天给你买套题寄过去[白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12-1 19: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开本+华五硕,研一,求问未来想去北京央企的话,华五硕跟人大北师比会是劣势吗[捂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