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社科领域涵盖了哲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文科博士们,便是在这些看起来不那么接近“实际”的领域深耕不辍。文科生读博路程,要面对重重关卡,但其回报同样会让人受益终身……
读博首关:先上岸
毋庸讳言,文科博士确实存在“易学难考”的事实。根据教育部的公告,目前我国文科博士在博士研究生群体中仅占20%左右。拟新增的博士学位授权点也以理工科为主。由此可见,文科博士生的招生规模整体偏少。随着“考博热”的出现,有限的文科博士名额,也让文科生上岸的难度随之水涨船高。
读博最难关:毕业
成功读博之后,横亘在博士面前的还有博士学位论文——毕业前的最后一关。据国家发布的相关条例要求: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为保障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教育部及学校对博士生学位论文的抽检、盲审方面也不含糊。如此高的毕业要求使得文科博士延毕成为常态。
文科博士,逆流而上
文科生读博,不但要面临发际线危机,更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但是,依然有无数文科生前赴后继攻读博士。文科生读博“难关”不少,他们为何还选择迎难而上?
正如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所言:我们不仅要培养科学家,还要培养思想家。而人文社科领域的博士生,无论是在高校的发展、亦或是民族的未来,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当今博士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毋庸置疑,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理工科高层次人才,但文科高端人才亦不可或缺!作为文科强盛的国家,民族精神的锻造,华夏历史的发展、人文素质的培养,都与文科息息相关。
当下高等教育的普及,本科生、硕士生不断“量产”,使得就业市场愈加拥挤。这种情况下,拥有一个博士学位就意味着超越了绝大多数人,在就业方面拥有他人难以企及的优势。同时,多元化的就业方式也让有着真才实学的文科博士有了更多选择。不仅可以进入高校,潜心学术,亦能够在政府、企业、非盈利组织、媒体等领域大展身手。
文科生选择读博,并非仅为当下的汲汲营营,他们追求精神的滋养,也致力于提高我国的文科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纵观当下整个学术研究范畴,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的全球影响力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人文社科领域学者、在读文科博士们的努力,是我国人文领域研究成就不断根深叶茂的关键,也是将中华文化内涵放大,让文化自信成为真正的现实核心。文科博士,无可取代。
文科博士之路殊为不易,在此祝愿所有在人文社科领域不断攀登学术高峰的博士们,繁花一路相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