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在沙漠中前行,不仅会迷失前进的方向,更会遗忘来时的路。考研也是如此,一路上多的是艰难险阻,很多人都在这趟旅程中放弃了目的地,也忘记了出发的地方。选择报考武汉大学这样的全国排名靠前的高校,听起来无疑是天方夜谭。各位自然也是知道考研之难的,但考研就是背书一战,不为自己留后路。每每于此,都会想起《孟子》中的一句话——“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学院介绍
文学院
作为双一流、985重点高校以及中文类名牌院校的武汉大学,其文学院具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硕士点在全国研究生培养专业调整前即达10个之多,几乎覆盖了中国语言文学的所有二级学科。
在2012年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排名重新回到全国前十,在2016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稳中有进,被评为A-。
学院现有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指导的古籍整理研究所、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与武汉大学共建共管的“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现代人文资源调查与研究中心”等优质研究基地,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学科建设,为未来发展奠定强大的教学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设在武汉大学的国家级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其前身为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于1996年4月成立。本中心为跨学科研究中国文化的机构,涉及历史、哲学、文学等学科,下设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研究室、中国思想文化研究室、楚文化与楚地出土文献研究室等机构,办有《人文论丛》年刊。
它发挥武汉大学文、史、哲、外语、图书馆各学科的传统优势,长期以来在学术上相互渗透,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为中心的学术交流和协作关系。并且在中国传统哲学、楚文化、明清文化、明清社会经济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优势和特色。
考研考情
专业科目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05中国古代文学、050101文艺学、0501Z3写作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
③634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范围:文学理论部分含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
④839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

专业考情
参考书籍
634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理论部分含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 )
1.《文学理论教程》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国文学批评史》,李建中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3.《西方文论史》(第三版),马新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4.《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三版),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5.《中国当代文学概论》(第四版),於可训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
6.《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二版)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839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
1.《中国文学史》(第三版),袁行需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中国古代文学》(上下册),陈文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此书可用于补充袁版教材,明清文学部分需重点研读。)
3.《外国文学史》(修订版),郑克鲁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
4.《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第五版朱维之、赵遭、王晋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外国文学》涂险峰、张箭飞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年。(这几本教材互作补充,建议以郑克鲁版教材作为基础复习阶段的主要书目。默认发郑克鲁版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相关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陈国恩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樊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陈思和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相关
《外国文学》,涂险峰、张箭飞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上下卷),郑克鲁、蒋承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吴晓东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中国古代文学相关
《中国古代文学》,陈文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四卷本),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唐诗宋词十五讲》,葛晓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艺学相关
《文学概论》,张荣翼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编文学理论》,童庆炳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新编》,童庆炳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西方文论史》,马新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批评史》,李建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化与文论经典讲演录》,李建中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心雕龙讲演录》,李建中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著。 复试内容
初试成绩占70%,复试综合成绩占30%。复试综合成绩中综合面试成绩占25%,外语听力口语测试成绩占5%。
总评成绩=(初试总分÷5)×70% + 综合面试成绩×25% + 外语听力口语测试成绩×5%
复习方式
复习计划以及具体方式
634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和839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这两门专业课我放到一起来说吧。
第一轮。看参考书目,课本上引的诗词、原文要重点注意,比如,我当时把唐宋时期提到的诗歌都找到赏析在课本上标注出来。同时,看完理出大致框架,重要章节点。如果时间宽裕建议看经典著作,尤其是考武大这种名校一定要多看著作,如果时间紧张建议先看课本,单独成章的著作要熟悉,我前期每天会有两个小时看作品,不过后期时间紧张就没有看了,但这对我后来答题有很多帮助。文学理论重要的是吃透课本,逻辑性,知道每一章的观点和立足点,有自己的逻辑框架。
第二轮。整理一轮的笔记,根据真题把每一章的知识点整理成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的形式。以名词解释为例,分为时间、地点、人物、代表作品、主要内容、思想主旨、艺术特征、发展阶段、影响和评价等多方面,尽量全面的整理,以使答题时不失分。名词解释考察的内容很全面,包括文人、文学流派、文学体裁、文学作品、文人群体、文学事件和代表性评论等。简答和论述整理思路类似,简答多可以从书本直接获得,论述则需要自己的组织能力。简答:要根据自己的目标院校真题猜测考点,流派特征、影响、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对比等。论述可能有热点问题,思路与简答一致,例子列举,加入一些经典诗句,或者原文,会是加分点,可以根据真题针对性地看论文建议自己整理笔记,这样背诵会比较快,也不大会忘,如果考试范围比较大,重点突出,可以直接背学长学姐笔记。
第三轮。一直到考前,主要就是背诵和做模拟练习。
文学史:文学史比较好背,主要是分阶段记作品,多复习。
文学理论:第一遍背会很慢,且忘得很快,要理解每一句话出现在这里的原因,作者的用意,尽量语言准确,尤其是专有名词,可以以讲课的方式自己讲给自己听。背完第一遍之后,复习时可以只回忆每一个大问题的几个点,接下来的阐释自己基本上就可以说出来了。 说实话,考的专业课涉及的参考书目比较多,因此所考的内容也比较多,所以对于考试的深度不会特别深,主要是广度,但是一定要了解思想,在前辈的理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理念。
一般的学习计划不适用于文学类考研,首先参考书目较多,导致一轮复习时间线比较长,所以一定要赶早别赶晚,其次,一定要在第一遍复习后,理清的主体的脉络思想,总结,不用太过于着急开二轮复习,基础打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找学长学姐带着你复习,这样更效果好一些,毕竟会少走很多弯路的。
成于坚持,始于足下
王国维说古之成大事业者人生有三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所谓独上高楼,不正是我们在做下考研决定的时候嘛?选择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即使有千万人阻挡也不要紧,只要我们自己不投降,有着坚持下去的理由。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百多个早起晚归的日子,酷暑寒冬一一走过,忍受着吃喝玩乐的欲望与深深的思乡之情,埋头苦读于书卷之中,只为心中的梦想。第三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一直认为学问是非功利性的,考研路上需要做的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尽最大的努力做到心中无悔即可,当你蓦然回首之时,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过程里所收获下来的也一定是毕生难得的财富。
<hr/>大家关于复习有什么问题,或者不清楚的,都可以下方留言和我交流呀,或者后台私信我!一定知无不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