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1|回复: 1

老舍 文学考研知识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1-8 18: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四世同堂》的艺术特色

从时空范围上看,跨越了八年抗战的过程,笔触遍及北平的小胡同、大杂院、街头等。是一幅沦陷区的北平社会的全景图。

(1)在人物关系的设置上,打破了命运单线索发展的结构模式,以小羊圈胡同中的祁家四代人为中心,呈辐射状、网络状展开,间以多重矛盾,既有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又有维护民族尊严者与出卖民族利益者的矛盾,也有同一个家庭内部上与下、正与邪之间的矛盾。结构严谨匀称,脉络清楚,叙事抒情极有层次,极大地拓展了作品的生活分量和容纳的空间,充分显示了长篇小说的笔力。

(2)在人物塑造上,老舍集平民世界之大成,完整系统地构造了市民形象的体系,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手法也不同。如将祁瑞宣放在飘摇不定的时代风云中刻画其复杂的内心矛盾;在塑造钱默吟时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了其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性格;以夸张变形对比等手段揭露大赤包、冠晓荷等的本质;以速写的笔法塑造次要人物形象。

(3)在内容意蕴上体现了对中国民族文化精髓的北平文化进行了深刻反思,以明确的批判意识揭露了市民的民族劣根性,以理性审视的目光对“民族遗传病”作了剖析。《四同堂》对于独具韵味的多层次的北平文化的描写与议论,使作品给人以厚重的历史感文化感。

(4)在语言特色上,北京方言口语更加纯熟,可称为老舍的“语言库”。

二、老舍作品中的“京味”与幽默
1、“京味”作为老舍的风格特征,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其注入的文化趣味。

(1)在取材上,老舍写了市民凡俗生活中的场景风致、文化情趣,以及各种职业活动和寻常世相,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风俗画卷。

(2)作家在描写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时,深刻揭示了北京文化心理结构。

(3)对北京文化的沉痛批判和由其现代命运引发的挽歌情调交织在一起,使老舍作品呈现出复杂的审美特征。

2、老舍的幽默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质,既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代“愤”的发泄,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使喜剧与悲剧、讽刺与抒情渗透、结合,获得了一种丰厚的内在艺术力量。

(1)追求生活化,在庸常的人性矛盾中领略喜剧意味,谑而不虐,使幽默更加自然。

(2)追求更高的视点,更深厚的思想底蕴,使幽默成为含有温情的自我批判。

(3)追求艺术表现上的节制与分寸感。

3、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同时追求讲究、精致的美,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25-4-8 23: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边撸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