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持续深入,很多省份都淡化了文理分科的概念,把之前固定的文理分科变为了3+3(小三门任选)或3+1+2(物理历史二选一,化生政地四选二)两种模式。这样的变化虽然增加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但也带来了一定的选择困惑。同时,在高考报志愿时,很多专业都会对选科进行一定的要求,如果不能合理的进行选科,也会对未来的志愿填报甚至本科阶段后的深造和就业制造额外困难。
今天,我们先来聊聊高中选科中偏文科选择的情况。
一、文科的界定
首先,我们需要对高中阶段文科的范围进行界定。主要有三种情形:
(一)传统文理分科模式(未开始新高考改革的省份,之后会越来越少)。这种模式下文科的范围非常清晰,无需赘述。不过还处于文理分科阶段的省份的家长也要关注本省是否有进行新高考改革的时间表,如果涉及自家孩子的,可以提前进行谋划。
(二)3+1+2模式(河北、辽宁、重庆等地)。此种模式下,其实还保留了较多文理分科的痕迹。历史和物理作为文科与理科的核心基础学科,只能二选一,同时高考录取计划也是按照历史组合和物理组合分别编制的,因此只要必选科目选择了历史,不论其余两科怎么选,都可以归类为“文科”。
(三)3+3模式(北京、天津、山东等地)。此种模式下对文科范围的界定就难有统一标准了,我的个人观点是,如果没有选择物理和化学(两科都没选),则可以视为“文科”范围。
二、一般性建议:慎重选择文科
基于以下一些理由,我建议在高中阶段,慎重选择文科方向:
第一,未来的专业选择受限。经历过文理分科时代的朋友都知道,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文科报志愿的可选择性很小,因为大学里的专业可以粗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理兼收,另一类只收理科,文科自然只能选择前者。进入新高考时期后,这一特点依然没有改变,只不过只收理科的专业多数会变为要求选考科目为物理或物理+化学,如果是纯文科或偏文科的专业选择的话,在高考报志愿时依然会面临较大限制。此外,高考时的专业选择也会对日后读研专业产生深刻影响,与文理兼收的人文社科和经管类专业相比,只收理科的理工类专业在本科学习期间对数理基础的要求会比较高(通常还会培养最基本的编程能力),如果读研想要换专业,理工类专业转人文社科或经管的难度会比较小,而人文社科或经管类专业转理工的难度就大太多了。
第二,考好大学、好专业的相对难度大。上一点已经说过,大学的很多专业不收文科生,例如计算机、软件、电子信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热门专业都是文科生无法选择的。此外,即便是文理兼收的专业,两者的录取难度也是不对等的。在传统文理分科模式和3+1+2模式下,理科的录取优势通常是显而易见的,一般同样水平的大学和类似专业,理科的录取位次都会是文科的4-5倍甚至更高(例如,同样是某大学的法学专业,理科最低录取位次为全省前2500左右,文科则需要全省前400),但理科文科的考生人数比通常都在1.5:1到2:1之间,有的时候甚至低于1.5:1。在3+3模式下,选择文科的这一劣势会相对较小,但由于选考理科的考生总数较多,在赋分制下达到同样分数会比选考文科的考生更容易,所以理科考生的相对录取优势依然会存在。
第三,考试的不确定性较大。考试都是存在不确定性的,但个人认为与理科科目相比,由于大量主观题的存在,文科科目的不确定性会更大。此外,与理科科目相比,文科科目的难度会比较低,大量的考生都是具备拿高分的可能性的,因此选考文科的头部水平考生的优势就不那么明显,尤其是在赋分制的情况下,稍有不慎就可能发挥失常。
第四,改变选科会比较困难。相信大家在高中阶段都应该见过理转文的学生,但见过文转理学生的朋友可能就没那么多了,这也和文科和理科选考科目的难度有关,如果是选择了理科不适应的,并不影响分科后一段时间内(最好别超过一学期)重新转入文科,但是反过来就比较困难了,尤其是物理,除了少数学霸,一般的学生如果落下一学期的课程,是很难补回来的。因此,如果实在纠结选科问题的,从试错成本的角度考虑也要谨慎选择文科。
三、可以考虑选文科的情况例举
既然选择文科有那么多的风险,是不是干脆直接就不考虑了呢?当然也不是。在部分特定的情况下,文科完全可以成为合理的选择,但这些情况并不具有普遍性,需要我们结合自身条件去分析判断。例如下面一些情况,是可以考虑选择文科的(只是部分举例,最终是否选择文科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文理科选考科目的成绩差异大。在分科前,经过初中阶段和高一阶段(至少高一第一学期)的观察,学生各科的大体水平应该能够得到体现,如果史地政的成绩相比物化生要好上很多(注意是很多),自然可以选择文科。
(二)文理分科模式或3+1+2模式下,目标为名校的头部学生,各科成绩较均衡且数学成绩突出。在这两类模式下,理科会聚集大量的学霸,竞争颇为激烈,目标为顶尖名校的(清北华五人)头部考生,如果数学成绩足够好且其他科目也没有弱科的,也可以尝试去文科里赌一把。在3+3模式下,由于文理科统一录取,即便是选考文科科目的考生也要和选考理科科目的考生同台竞争,因此这一条不再适用。
(三)成绩中等以下,数理思维较差的学生。如果经过认真尝试仍无法取得中等成绩的学生,很有可能是数理思维较差。这类学生如果选择理科,大概率会成为高考录取的分母,在某些理科考生人数多的年份甚至会无学可上。这种情形下不如尝试着去选择文科,只要肯进行大量的记忆和练习,取得文科科目的中等成绩还是有一定机会的。
(四)部分已有明确学业及职业规划的学生。有些家庭条件较好且自我定位清晰的学生可能很早就开始进行学业及职业规划,如果未来的职业规划为公务员、律师或教师(非数学教师)等不需要接触数学知识的职业,专业规划为法学、中文等人文社科类专业的,高中阶段是可以考虑选择文科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