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0|回复: 1

专家谈|2023 年出版业将有哪些新趋势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2-9 20: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数字出版发展要抓好“新基建”
元宇宙是去年的热门概念,布局元宇宙已经是各国各行业数字技术领域的共识,数字出版行业也不例外。元宇宙是现实空间、虚拟空间穿插结合的灵境之新空间,它的构建也需要数字出版的全力支持,如重要技术、数据、创意、建模等等。数字出版要适应新的知识需求,必须抓好“新基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紧推进出版业态的深度融合,打造以数字出版技术为支撑的全业态出版链条,整体提高出版生产、流通、服务、消费的水平,率先实现中国式出版业现代化。
二是大力实施数字化、产业化的出版工程,特别是做好“十四五”规划提出的15项大工程,夯实数字出版基础,壮大数字出版的能力,让数字出版的引领作用更加明显。
三是统筹谋划建设元宇宙构建的基础库,其中文化基因库、知识资源库、出版数据库、智能建模库、版权产品库等基础要素库要加紧研发、建设;已经建起来的行业、地方数据库和资源库,需要加紧整合、改造、提升,要为共享开通途。必须打破现有部门、单位所有制和新数字鸿沟。否则,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四是改造数字出版服务全民、全球阅读的供给体系,打造全球互联互通的数字出版大平台,链接城乡所有阅读的服务终端和供给网络平台,让数字出版惠及乡村文化振兴和城市文化环境优化,以更大的力量和效率向全球传播中华文明和当代中国的精神、价值、力量和形象。
——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
柳斌杰

加强出版学科建设有利于出版业积极应用高新科技,加快发展
加强出版学科建设,一是有利于从理论层面更加科学、更加务实、更加理性地认识新技术条件下出版的新特点、新进展、新走向,更好地推动出版业服务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二是有利于出版开展跨学科研究来推动出版业更好的发展。积极发挥我国一流的著名大学和有专业特色的大学跨专业、跨学科乃至跨文明的研究优势,看清学科建设新方向、人才培养新路径,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出版学科建设之路。三是有利于发挥共建单位处于出版一线,背靠著名出版集团、重要出版基地和出版行业组织的优势。学科共建是强强联合,便于早出成果,多出成果,推动发展。
在此对出版学科建设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要立足国家重大战略、行业重大决策、学科重大课题,在“为谁培养人”上明确方向、协同攻关,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形成出版高端人才培养的基地。出版学科共建工作是管理部门从顶层设计上谋划学科发展未来,推动出版繁荣发展的重要决策。共建单位要站在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三大体系”的高度加深认识、加强合作、加大力度做好共建工作。
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面向新时代、面向新技术、面向新需求深入研究、形成共识、整合力量,进一步打通学科培养链条,探索产教融合、供需接轨的创新性模式。
三是要立足国内、面向国际,认真总结国际国内出版经验,关注国际国内进展和趋势,学习吸收先进出版研究成果,紧贴行业发展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编写出一批高质量的出版教材。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扎实推进出版学科建设。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
邬书林

2023 年出版业将有哪些新趋势
一是出版业总体上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恢复性增长。2022年传统出版整体震荡下行,新型出版业态尚处于培育期,疫情起伏不定、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扰动不止,加之纸张成本不断攀高、物流运输时断时续,出版业发展动力断档、步履沉重,利润率持续下降。同时,出版产业链相关企业也受到冲击,出版进出口贸易因人民币汇率波动、国际运费上涨等因素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接下来,在新的一年中,随着中央一系列关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的重大举措落地,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文化消费、文化进出口贸易、文化交流活动会很快回归常态,出版业及相关产业链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稳中向好,整个出版业会走出低谷、呈现恢复性增长的新气象。
二是随着线下消费的复苏,图书线上线下销售格局可能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过去3年,出版产业生态加速变化,人们获取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渠道从线下实体快速向线上平台转变,满足文化需求的方式逐渐从严肃阅读、深度阅读、连续阅读加速向碎片化、移动化、快餐化的“浅阅读”转变。2023年线下实体有望加速摆脱疫情影响,通过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升级消费体验,挖掘消费潜力,激发消费欲望,推动线下销售回归正轨。
三是出版融合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出版业已普遍认识到,融合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以自身内容特色为本,以适用性技术为要,推动优质内容和新兴技术的深层次融合,而不是简单的平台建设。2023年随着市场好转、经营改善,出版业在融合发展方面的投资可能有所增加,但会更倾向于适配市场需求的项目、能够或已经产生现金流的项目,会更重视项目质量和投资回报率。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志坚

从“相融”到“深融”,构建融合出版发展新格局
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出版融合发展可能存在以下困境。一是如何将新兴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出版流程当中,推动行业融合转型发展,而不是“做噱头”“炒概念”;二是如何实现编辑人才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行业急缺懂技术、懂运营的复合型编辑人才;三是行业标准的完善,融合出版的各项标准亟待完善。
将新兴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出版,最根本的解决方式还是落在内容上——如何利用技术把书做好,把基于纸书的知识服务做好,做到读者喜欢,从而能在内容、传播、营收等方面创造出更大价值。对于编辑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需要出版单位在工资收入、奖励激励、晋升机制、职称评定等各方面将融合出版的权重提高,积极鼓励编辑们参与到各项专业的融合出版培训活动中,深度拓展视野,学习相关技能。在行业标准的完善上,我们看到近两年标委会和各参与单位已经在不断完善融合出版的各项标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行业标准的进一步升级,融合出版将有更加规范化的流程参考。
2023年出版领域融合发展的创新点和突破口仍然围绕内容、技术、人才。在内容层面,纸质出版物优质的内容仍然是融合发展的基石;在技术层面,融合出版已经经历了“互联网+”阶段,现在正进入以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的“智能+”时代。这个阶段的出版业将基于智能技术实现业务流程的全面优化、内容产品服务的深度创新,从“数字化”走向“数智化”,从“内容生产”走向“知识服务”;在人才层面,传统编辑队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型是融合发展的源动力。
——数传集团执行总裁
施其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在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