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80年代中后期,马原、洪峰、余华、苏童、叶兆言等青年作家纷纷登上文坛,以独特的话语方式进行小说文体形式的实验,被评论界冠以“先锋派”的称号。先锋派文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一群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作家引领的。从肇始之初的“先锋实验小说”到所谓的“返璞归真”,先锋派的作家们走出了一条饶有意味的文学创作之路。
反观今日文坛,众多八零后成名作家,尽管也出版了不少优秀(?)作品,但更多的只是畅销作品或者青春文集,似乎并没有像八十年代的青年作家一样起到引领全新写作模式的作用?
即便排除“先锋”概念,我们也能看到,苏童二十六七岁写出了《妻妾成群》,格非在年纪相仿的时候写过《褐色鸟群》,之后又有余华的《活着》问世。但现今的青年作家们似乎尚且没有合适的作品得以登上文学的大雅之堂,是否说明当代中国文学处于倒退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