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0|回复: 1

杂文集里作家的思辨之路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2-12 21: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读书,很多名作家都有自己的心得。朱光潜认为读书就要读有价值的书,如果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浪费的不仅是时间,还有自己的经历。冰心则喜欢读那些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文章。而郁达夫则喜欢自由读书,和气质相近的先贤的书来读。现代作家冯骥才认为只是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而书本能激发想象,启发思路,扣动心扉。



不同的作家都有各自不同的心得,他们都是站在文学的角度上来看读书。而有一位科普作家,将自己读书的收获和疑问以及思考方法写在了《我的“页边杂写”》一书中。
在《我的“页边杂写”》,我们可以借机看见作者的思考方式与选书的过程,看见一位理性的科普作家是如何与读书相亲相爱的。



这位科普作家是卢昌海,他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出版了诸多科普作品,通过他幽默浅显的文字,让普通人也能读懂高深高深的科学知识。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出卢昌海先生读书时不仅选书言节,而且善于思考,提出疑问。比如说在《鲁迅的“对家”》这一篇里,不仅读鲁迅的文章,而且读鲁迅的对手文章,进行反复对比揣摩,读出双方的趣味和那个时代特有的风采。



一个作家的散文集和杂文集里,难免有着作者的思考活动轨迹。对于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作家来说,往往喜欢从更深层次的方面去察觉事情的本质,探索事情的起因和结果以及发展。
对于一个严谨的科普作家来说,翻译上的瑕疵是很难容忍的。他在《小说忆旧:<威尔历险记>》中,谈到和女儿重温这部作品时,就中译本和原版进行了对比,发现了漏泽和粗糙的地方,可见科普作家的细心和认真程度。



作为一名高产的科普作家,作者也是一位擅长记录的人,最开始的时候是在网络上写科普类文章,那是在20年前。那么作为一个科普作家来说,他喜欢什么样的作品呢?除了专业书外,科幻,武侠,侦探,历史,传记,散文等领域都喜欢涉猎。他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以兴趣为出发点。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我的“页边杂记”》,记录了作者卢昌海与书籍之间的故事。他不仅喜欢读书,记录自己与书籍之间的故事,而且也喜欢淘书,寻找经典的老书。



古语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卢昌海对书的质疑,不断在质疑中搜集素材,寻找客观事实,探索事情的本质,而不是轻易受别人的观点影响。
读卢昌海的《我的“页边杂记”》,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到一些读书的方法和质疑的方式,在书籍的世界里寻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在时间流转,岁月更替中留下一点不足为外人道的文字,也可以见证在过去的那个时间里我们曾经来过。(图片来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前天 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啥玩应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