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2|回复: 1

HFI石同学:文学是我丈量社会的“一把剑”

[复制链接]

1

主题

5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3-3-2 22: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姓名:Madeline石曼琳
录取:戴维森学院
申请方向:世界文学理论
高中:HFI
喜欢《天空的震颤》、萨摩耶和土豆。

01.选专业

前不久在跟Yicen约谈时,他提起最近读的书中提到的的概念——“心流”,即一种人们极其专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他问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心流”是什么时候,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两年前你让我选专业的时候
彼时的我正处高一下,心血来潮地把专业方向从天文换成教育,再换成经济,而Yicen听完我的想法二话没说把一份excel表格发给我,里面是几个与人文社科领域相关的文章,让我看看究竟对哪一个有兴趣。其中有几篇文章的名字我依旧想得起来——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弱而小”的文学策略和海子日记的重读,后者过于晦涩我没有深究,但是前者之中关于《地下室笔记》里“湿雪”意象的讨论则让我觉得再难懂也有迹可循:读不懂引用的原文和推论的逻辑,就去把原文读完;不清楚十九世纪俄国的文学背景,就去看纪录片;搞不清这个意象的意义,那就一遍一遍地读和想象,彼得堡的飞雪落在脸上的感觉。作者的笔力也深厚,叫我翻来覆去读也品出味道,再抬头已然深夜。




申请季中平凡的一天,出门拿外卖时抬头看见的。

我已经多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我当时已经明白我必定申文学。更别提后来参加苏格拉底时读《孤独的城市》的感觉,被共情击溃后用字词再塑意识,躺在床上想象“被预先构建的世界”……沃霍尔缠上腹带时他在想什么,以及我会在时间胶囊里放哪一本诗集。聆听作者莱恩对孤独的剖白是一种享受,她如此深刻地将个体与孤独感联系在一起,同时将这一极其私人的感受保有惊人的连结性,某种奇妙的协调也因此得以浮现:就像隔阂创造了另一种维系,孤独也创造了亲密性。这种治愈其本身的过程往往并不彻底,但并非所有伤口都需要治愈,因为它们并不丑陋。
作业文档的最后有一幅霍珀的画——《酒店高窗》,在某本画谈中被指出好像一切都在向右滑去,但这一切还是不够快,大卫。



《酒店高窗》

“所以你这两年就没有别的心流时刻了?” 我回过神,听见Yicen问我。
“不不,还有的,只是那一次印象最深而已!” 毕竟遵循内心的喜好得以确定专业方向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而我很高兴Yicen最后也支持了我的决定。在后面长达一年多两年的学习生活里,他提出的想法总是让我耳目一新。从鼓励我多参加苏格拉底活动、跟着浑朴的老师多多读书到跟我分享贾平凹的作品原型的社会意义,了解到我父母曾从事刑侦方面的工作,他认为将文学与社会事件结合将会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于是让我根据欧金中案件改写魔幻现实小说;虽然最后因为无法去实地旅游而没有继续这条线,当时不断了解这个案件的信息、舆论和相关文章再实时与我爸和Yicen反馈讨论的经历非常可贵,被我写进了随笔。



Iowa的writing studio里学maximalism的读物《White Wall》,我非常喜欢。

后来Yicen了解到我业余时间会创作很多不成文的诗歌,便建议我创建个人诗歌网站,将我的作品集都修改后展示起来,甚至在顾问Peter的建议下给每首诗的浏览页面都加了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等等……真的让我明白了文学专业申请能开出多少不一样的花

02.与顾问vibe相投

很有趣的是,让我们读《孤独的城市》的苏格拉底讲师正好是后来成为我顾问的Peter,他心理学的背景跟我的方向很契合,我们关于心理、社会和文学方面话题的讨论从没有少过。他鼓励我说,“当初苏格拉底的时候读你的作业,就知道你的共情和联想有点东西”,这些话真的给了我很多信心。我真觉得当升学顾问非常非常需要耐心,尤其是当碰到我这样的学生——填系统可以填出很多纰漏、按照instruction改都会出错的时候,但是Peter从来没抱怨过,每次都陪我把所有细节落实好。




澳门的某个街角,在这里瞎逛找到了一家宝藏级别的印尼菜。

而且由于我的拖延,他也陪我当了很多次DDL战士,还有帮我看学校的essay等等,帮了我数不清多少忙,真的很感恩。他跟我的感觉是真心希望我能成为一个健全、自觉和优秀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能收到offer的亚洲文科女。跟这样的老师一起真的是一件很享受的事,也非常感谢他每次跟我谈完后都会整理一个近期to do list给我(因为我真的很懒哈哈哈),能遇见符合自己vibe(气场)的顾问真的是一件很很很幸运的事情!



国际出柜日,在纸上印完彩色手印后朋友拿手套比的中指。

我还非常想谈谈我的文书老师Sarah。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有耐心也很有水平的老师,会很细心地处理所有我在文档里标注的小细节,在沟通不顺的时候也会直接约我zoom三句话将事情捋清。她是一个很有条理的人,但是并不是单纯辅助我把所有的经历和活动fit到文书模版里去,而是尽量用简洁又动人的语言将我的过去和行动更好地呈现在大学面前。
之前我觉得主文书基本上都是关于活动的时候,我们直接打了一通微信电话打消我的疑惑,她告诉我,文书就是需要把自己的心理历程和所作所为展现给大学看,而且我们关于社会事件和文学之间联系的讨论很独特了,所以不希望我继续被“文书写成activity list”这样的想法所束缚。跟文书老师相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多沟通,对文书有问题随时反应,虽然我一般联系她只为延后DDL(逃)。



等Davidson出结果前的某个晚上,太无聊翻起了很久之前送给我妈的生日礼物,一本野生动物摄影集。

03.与戴维森

相中它主要是因为在一堆很“白”的文理学院里它非常重视国际学生的identity(身份)和value(价值)吧。去参加每月15号都有的college fair(美国大学宣讲会)里听AO(招生官)介绍学校,听了几个字就知道我能跟她处得来,算上每年都有一起吃冰淇淋的活动和honor code(荣誉守则)这么有意思的传统——也没什么契机,就打算ED它了。



寄得很快!

根据Yicen和学校counselor的说法,这所学校很中意提前与学校有联系的学生(例如参加夏校、报名活动等),我当即把七八月份所有可以预定的线上活动全部安排了,virtual tour、校友面谈、college fair挤在一起参加了个爽。让我很自豪的是,由于提前做了准备,我是七月份college fair里唯一一个一直开着摄像头互动、问问题的学生,并且在一看到AO提问无人回应时立刻接话,成功刷一个脸熟。更惊喜的是八月份时我刚加入college fair就被AO认出来了,整个会议室的氛围被她、学生代表和我硬撑半小时后,她认真对其他二十多个没开摄像头的同学说,在类似的活动中打开摄像头给招生官留下印象,是真的会让对方在浏览你的application materials时想起你来的,比如Madeline,我现在对她印象这么深刻,到时候我肯定会想起她在college fair上的表现。
此言既出,我就知道稳了(bushi)
开offer的那天早上感觉我妈才是申请的那一个,在此之前我一直都觉得录我理所当然,但是真的下车之后老是忍不住一遍一遍看offer,觉得真的很幸运。
听说Davidson的课业压力很大,先在这里祝我到了大学更加努力。

03.申请季小感想

多读书。阅读不是功利的。
找机构和升学指导一定要主动。我会把所有待办事项列到calendar上,不断倒逼看自己需要怎样的工作效率,然后不断地跟老师进行反馈,多争取机会。有时候多说一句“老师麻烦把xx项目的网址发我吧,我想看看”都有可能创造你意想不到的机会。



很久以前的匿名信交流活动中写的,被我丢在自习室的讲台了;时隔大半年偶然在讲台的抽屉里翻到,开头多出了好多不同字迹的名字。那是我2022年最幸福的时刻。

坚持每天或每周的运动。申请季时我基本上每天或每两三天放学后都会去打一个半小时的羽毛球,虽然占用了不少可以花在课业上的时间,但是晚自习时反而会更加高效地完成作业和文书,因为自己会意识到多余的时间已经花在了运动上。
保持心态。要想,这个学校录你就说明它有眼光,不录的话就日薄西山啦!
最后,感谢爸妈的支持,感谢浑朴老师的帮助和耐心,感谢互相打气的朋友,以及陪我度过很多夜晚的几本书和专辑。



我有一些很棒的朋友,因为就算她们不了解也不喜欢诗,每次收到类似的图片都会认真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安静倾听。

你等到自己的梦校了吗
我们与你一同期待更多好消息
更多精彩内容后续将继续推出
关注浑朴精彩不错过!

2023录取总览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5-2-24 20: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纯粹路过,没任何兴趣,仅仅是看在老用户份上回复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