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3|回复: 0

百万畅销书作家蓑依 新书《人生静音模式》上市!

[复制链接]

1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3-3-3 16: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0多岁的女人,爱情的矛盾、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琐碎,别人的怀疑与指责,陷入迷茫、困惑、焦虑!将人生调成静音模式,为自己筑一道墙,免受外界侵扰,深耕自己,让自己与众不同。



作者简介

  蓑依,畅销书作家,“闺蜜陪伴写作营”创始人。曾担任央视《开讲啦》节目导演、《我是演说家》节目主编。
  她以率真、睿智的笔触,让近百万女性读者走出迷茫、困惑和焦虑;她的文章一经发表迅速成为爆文,多次被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罗辑思维等媒体转载。
  出版作品:《愿你特别凶狠,也特别温柔》《要么庸俗,要么孤独》《这世上的美好,唯你而已》等。



目录

第一章坚定是因为我一直在场
  1.日复一日的方法论
  2.我在爱情中开“例会”
  3.不要轻易羡慕任何人
  4.小火慢炖的“30”
  5.很多时候,离开就是最好的决定
  6.下雨了,身体会湿湿的
  7.坚定是因为我一直在场
  8.唯有走入江湖之中
  9.当你需要祝福的时候,我一定在
  10.调整自己这件事,不值得一提
  11.有些经历,是会后悔的
  12.生活是会滋养人的
  13.你如何做一件事,就会如何做一切事······(节选片段)



编辑推荐

  人生的道路到底该怎么走?
  作者蓑依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人应该掌控自己的情绪,坚定自己的内心,杜绝外界干扰,不断进行自我挑战,才能发现自己的潜能,才能更加优秀的自己。自我设限是阻碍成功最大的障碍。
  谁的人生不迷茫呢?
  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勇敢面对未知,让我们有不断探索的欲望,这种欲望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在这个过程我们会迷茫、困惑、焦虑,甚至还要面对他人的怀疑和指责。此刻,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将自己人生调成静音模式,为自己筑一道墙,免受外界侵扰,找回做自己,深耕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与众不同。你的优秀是回应质疑最好的方法。
 创业的道路是一条不归路?
  创业是证实自己能力的方法之一。在这条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资金、人脉、销路、资源等。我们会困惑,更会迷茫。但是,我们不仅要学会面对困难,更要懂得“熬”的道理,熬过了这段时间,创业的道路就会柳暗花明。很多企业不是死在困难之中,而是死在了“黎明”之前。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温暖且有力量的作品,作者以细腻、独到的笔触,将自己从农村到北京求学、创业、结婚,最后定居北京的故事缓缓道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任性”且自信自立的“90后”创业女孩的形象。
  作者这一路走来,有很多的不容易和心酸,其中让她最为触动的就是,她每往前走一步都会遭到各种各样的人以爱为名的反对,甚至遭到亲人的反对。但她认准方向,坚定内心,将自己的人生调成静音模式,为自己的人生筑了一道墙,让内心不受外界侵扰,以最坦诚和平静的心态面对真实的自己,找回自己,深耕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与众不同。她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更是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人生有的时候需要义无反顾地奔赴,有时候看起来是在奔赴由于激情引起的未知,其实是奔赴一段确认:确认你也可以过上曾经让自己羡慕的生活,确认这个比你多走几步的人踏出来的路是行得通的。
  3.如果此刻,你在自己非常热爱的事情上经历低谷,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下场,只要你还在场,一切都有机会,甚至可以说时间本身就是你最好的机会。
  4.孤独不需要可怜,不需要对抗,不需要温暖的抱抱,它就是事实本身而已,像接受一年会有四季,像接受会有日升和日落一样,接受这个事实就好了。
前言

日复一日的方法论
  很多人问过我一个同样的问题:“蓑依,你是如何保持快速成长的?”
  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所有的成长都是点点滴滴、悄无声息的,怎么可能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呢?但这个问题像一粒种子,在我心里慢慢发芽,最近它结了一点小果子。
我得出的结论是:我的成长方式是感性化、碎片化的。有些人的成长方式是很理性、很系统的,我做不到,也许是因为常年写作的原因,我的成长都是碎片式的。
  就拿今天这个很普通的日子来说,其中关于我的4个成长小片段,也许能够帮到你嗅到一点点味道。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看《锵锵行天下》,有一个小细节让我记忆深刻。主持人窦文涛和嘉宾罗朗一起去青海拍摄美食,其中有一个场景是采访一个当地知名的面食店老板娘。到了现场,他们发现美食的确非常好吃,就在这个店里面赞美了很久,也拍摄了很久,很是热闹。
  就在这时,罗朗突然发现,与这家面食店仅仅一墙之隔的门店,同样也是卖面食的,门店非常冷清,对比隔壁的热闹,老板娘的脸上有了明显的失落感。罗朗发现后,第一时间走了过去,品尝了她店里的面食,而且还自己掏钱买了一袋带走。
  窦文涛评价这种行为:高贵到令人可怕。
  于是,我把这句话印在了心里。如果有一天,我遇到类似的情况,我就知道怎么做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看一个关于迪丽热巴的访谈。她提到一个小故事,有一次她去爬山,越爬越累,快到山顶的时候,忍不住感叹了一声:“太累了!”刚巧被她前面的老爷爷听到了,老爷爷回头看了她一眼说:“人生就是这样累啊,一步步往前走吧!”
  迪丽热巴说她会永远记得那个画面,即便很多人认为她是明星,生活不会有什么艰难,只有她知道:谁的一生都充满了艰辛,无论怎样都是要一步步往前走的。
  迪丽热巴如此,你如此,我也如此,所以别怕难。这不是“鸡汤”,就是事实,而我每天接受的就是这种事实。
  晚上收到原同事的信息,她目前在做芒果台的一个节目,让我帮忙联系一个航天工程师。说实话,看到这个信息的时候,我头都要大了,本不想应允,因为我要找很多层的关系才能联系到她所需要的人,而且是动用很多年前在《开讲啦》的人脉。但当我要拒绝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今年给自己设定过一个目标:无条件地爱别人。那就必须得帮同事做这件事。
  于是,我联系了很多个朋友,花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终于帮朋友牵上了线。虽然这个过程很不顺利,甚至每一个关卡我都有想放弃的打算,但是“无条件地爱别人”支撑着我。我告诉自己,我得做,必须做,而且还得做好!
  临睡时,我按照惯例进行睡前阅读。读到迪士尼CEO写的一本书《一生的旅途》,里面提到一件事:上海迪士尼开业的当天,他在上海接待当地官员,和各个领域顶尖的精英们推杯换盏,整个上海迪士尼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只有他本人知道,当时美国迪士尼发生了一起鲸鱼吞噬人的事件,他的内心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这件事的进展。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他在迪士尼CEO位置上的每一天基本都是如此。
  反观自己眼前这点困难,根本不值一提,不是海水,也不是火焰。有什么资格觉得它很困难呢?
  ……
  当然,每天有不同的生活片段,我只是随便拎出来4个,这是今天生活给予我的教育,我收到了。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小时候,我爸对我说,如果你可以做到日复一日去努力,就会超越这世界上90%半途而废的人。那个时候,我还不相信世界的规则如此简单,但到了今天,它成为我日复一日的方法论。
在线试读

不要轻易羡慕任何人
  朋友从微信上发给我一个直播链接,叮嘱道:“你可以听听,貌似这个人最近很火,你可以关注一下。”我点进去一看,直播的这个人我很熟悉,他一路走来的过程,我还挺清楚的,基本上就是靠“割韭菜”,使用各种包装技巧来打造自己所谓的影响力,其实就是个空壳而已。
  我就把自己的感受直言不讳地告诉了给我发微信的朋友,朋友的回复是:“反正外面的人只看热闹,能赚钱就行呗,我还挺羡慕这个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做得这么好了。”
  朋友的回答印证了这个人为什么那么火,因为靠近这个人的人,都是羡慕他、想成为他的人。
  有时候,我们不要小瞧“羡慕”这种情绪,这种情绪,在我看来,是“吸引”的本质。一旦你成为让别人羡慕的人,你就可以“割韭菜”了,一茬一茬地;一旦你有了羡慕的人,你就很容易沦为他的“死忠粉”,分辨不出正误。
  在某种程度上说,“羡慕”是很珍贵的情绪,如果你使用恰当,它可以给你极大的力量,就像我特别羡慕严歌苓的生活一样,每次想到她,都觉得自己可以再努力一些;但如果使用不当,你看,那“韭菜”就是你了。
  我之所以说不要轻易羡慕任何人,出于两个考虑:
  第一,我们永远没有办法知道他在经历什么,哪怕他展现出来的是光鲜亮丽,但背后是怎么样的,你不可能知道。现在不断爆出的“明星抑郁事件”“家暴事件”,不都如此吗?
  我有一个富二代的作家朋友,是我在大学毕业的时候认识的。说实话,他就是我当时羡慕的对象,家里超级有钱,而且长得也很帅,关键是作品写得还不错,以至于后来我出版作品的时候,还让他给我写了几行推荐语。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前几天才知道他已经患重度抑郁症9年了,他从来没有对人说过,自己不停地吃药、住院。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还羡慕吗?一点都不,和健康相比,金钱、帅气、才华都不算什么。
  轻易羡慕别人,就是承认了自己的狭隘,承认了自己在认知上单一的思维模型。倘若你全面观察一个人,你会发现:没有人值得你羡慕,每个人在生活中既享受着快乐,也品尝着悲伤。
  第二,时间规律。当我经历越来越多的事情时,我发现:“荣”与“枯”,这种现象太常见了。
  如果把一个人比喻成一朵花,你一定能看到发芽、开花、绽放的过程。同时,你也一定能发现这个人枯萎、凋落的时刻。无论这个人怎么对抗时间规律,都不会有丝毫的改变。
  如同爬山一样,很多人觉得站在山顶是最开心的。于我而言,你对上山的过程才最开心的,因为你的内心总是充满着对山顶美景的期待。而到了山顶片刻之后,你接下来面对的就是开始下山了。
  我有一个好朋友这两年事业做得很成功,拿到了很好的融资,搬进了超大的办公区,每天在公众平台上晒这种“山顶”的感觉,引起很多人的艳羡。
  有一天,我和这个好朋友与一位做企业前辈一起吃饭。前辈说了一句很重的话,他说:“我知道你这样展示是为了做你的品牌形象,让别人知道你们做得很好了,但是你有做好其实并没有表面那么好的心理准备吗?”
  这个问题显然问蒙了我的好朋友,以至于吃完饭之后,我们一起回到家,她还和我吐槽这位企业家长前辈:怎么也不希望人家好啊?当时我也跟着一起吐槽。直到最近,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才有点明白,当我们把前辈给我们的忠告认为是“不希望我好”的时候,显然是我们认为顶峰会持续很久,顶峰后面还是顶峰,甚至是更高峰,但事实是:一个人也好,一个事物也好,好到顶点之后,可能就是下坡,我们要做好准备,平稳着陆。
  想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便不再羡慕任何人。如果一个人这段时间发展得很好,又能怎么样呢?如果一个人这段时间很差,又能怎么样呢?生命不是一条直线,而是高低起伏的曲线,环环绕绕,谁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走到哪里,何必羡慕别人?
  没有羡慕,不要嫉妒,学习别人的长处,化为己用,这种话太不“酷”了,老生常谈,我上小学就知道了,但真正开始理解,是在30岁之后。(节选片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