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7|回复: 0

文学考研之初试、再战、复试经验分享(上岸西南大学)

[复制链接]

1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3-11 11: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学弟学妹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二战上岸西南大学文艺学的枫晚。两年的考研之路,如果问我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那一定不是看了很多书,也不是庆幸自己能够在巨大的竞争面前能够走到考研的彼岸,更不是想要感谢这一路上的孤独、迷惘与惊险给了我磨练人生意志的机会,而是“我认识了我自己”
以下,我将从“我的考研经历”、“书”、“怎么平衡时间”、“关于公共课”、“什么是入门”、“关于练题”、“关于自己适不适合学文艺学、文学或者考研”这七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感受与思考。
一、我的考研经历
处于二十一二岁年华的当代大学生,无外乎面临着深造、找工作两件事情,当然,这其中有成功有失败,而我都经历了。
1、失败
21年我和大家一样经历了疫情,一样经历的考研,但在这紧要关头,我却被派到凉山支教一学期,于心灵上,还是很大的不适应,有些许意外和排斥,但最后也确乎是有意义的。
我这一年的考研成绩没有过国家线,但我从来没有把失败归于那一学期的支教,因为我一到周五只有一节课,条件艰苦了些,但确实有很多时间来学习,因此那一次成绩出来之后,我把失败的原因毫不犹豫地归为了压分。二战时我才发现,我自以为学了很多的知识,在答卷上答了满满12页,但我如今看来只是知识的垃圾场,堆得很高,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但却不中用,是那么破碎的、松散的。(后面会讲具体问题)
2、编制与考研的选择
现在流行一句话——“宇宙的尽头是编制”,而我就是那个舍弃编制而选择二战考研的人,而这样的选择和大多数人一样,徘徊过、疑惑过,每当我想着要放弃我的文学梦时,我就泪流满面,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如今回想起来那句诗“一想起我这一生中最遗憾的事情,梅花就落满了南山”,正能说明我当时的心情。那时的我只知道我自己不舍,但我之所以后来坚定地选择考研,是因为后来遇到我的本科启蒙老师,我才知道原来有些东西是不能放下的,放下那些你所热爱的、美好的事物和理想,不是洒脱,是熄灭了你生命的光
3、10月蜕变
我想说,在我二战时,从三月到10月初,老师从我练题的情况看,她说我的情况不乐观了,说直白了,就是实质上没有进步,那时已经10月初六,直到10月国庆结束,我在开始练题了,无论是论述题还是文学评论,都有了实质性的进展,那时我才知道什么是“蜕变”,那是漫长而又一瞬的成长。
这是我考研中最关键的三个时间节点。
二、书
关于“书”,我将从“看什么书”、“怎么用书”、“怎么做笔记”、“怎么验证自己一本书是否看到位”、“背书的问题”、“答题的问题”、“读作品的问题”、“关于视频、音频资料的问题”这八个方面来谈一谈
1、看什么书
以下是我考研期间常用的几本书
古代文学类
文学史(时间不够的话可以任选一本):
郭预衡版文学史;袁行霈版文学史;南开罗宗强版文学史;复旦红皮文学史(90年代出版的旧版本)
作品选:任意(推荐:蓝皮上海古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卷本》)
习题集:橙色崇文书局
现当代文学
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南开版《现代中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研究》
作品选 :南开版《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强烈推荐)
习题集:我买的习题式的笔记资料(质量很高)
这种的:


外国文学
文学史:朱维之《外国文学简编》;张箭飞、涂险峰版《外国文学史》;王志耕《欧美文学 人的主题史》;《西方文学十五讲》
作品选:任意
习题集:红皮小本唐红梅
文学理论
西方文论马新国《西方文论史》;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美学:叶朗《美学原理》;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哲学: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
概论类:童庆炳版概论;川大阎嘉《文学理论基础》
写作类:周志雄《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
文论选:《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读本》;人大出版《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
习题集:选择适合的就可。

2、怎么用书
首先,建议外国文学、古代文学、现当代同时进行。
类似这样的:


其次,怎么用文学史,作品选、习题集、资料
文学史:
第一轮可以看你所报考学校官方给出的参考文学史,第一轮主要是做基础的思维导图,找重点。第二轮,再看拓展的文学史,完善结构图,让你的结构图呈现清晰的脉络,当然这个脉络得你自己去发现,怎么发现后面细谈。第三轮,就是补充专著、论文。第四轮就是背诵一些必要背诵的东西,熟读你的笔记。
关于作品:
第一轮,不需要看作品选,看文学史上的足矣。
第二轮,看完一章文学史,再去看作品选,而诗、散文、小说、戏剧处理的方式又有不同。例如:中国古典诗歌部分,如果你是看的南开文学史,那么你是不需要去看作品选的,南开文学的有一个亮点就是对诗歌有很多精到的分析;第一轮针对现当代散文作品,只需要看名家的,建议全文看,南开那本作品选很好的就是每个作品后面有评论,你可以结合这个去理解;而小说和戏剧这种比较长的,第一轮就是挑着看,看重点作家作品的重点段落,其他章节上网百度出每一章的大意内容即可。
第三轮,选看一些重点作家的专著。如果时间不充裕,可以只看你认为你需要拓展理解的部分。
第四轮,在你有了第一轮到第三轮的知识基础之上,针对你前几轮当中看的重点作家作品用一个笔记本写下你的直观感受、评论、思考,并且补充在前几轮中没有复习到的次要考频的作家作品,也同样是写下你自己对它的评论。(这些就是你在要上考场,最后要看的东西,这个可应对那些你没准备过的题目,因为你精读过作品,也做过自己的分析,印象会很深刻,这样的基础会让你临危不乱。)
类似这样:


关于习题集:
习题集要在11月才看,前期一定不要看习题集,切记!包括我上面所提到的习题集都不是那么好的,当你后期看习题集时,其实它只占据这两个作用:
第一,你自己对知识的、问答形式的查漏补缺;
第二,训练你的问题意识、评论意识,如果你到后期拿到一本习题集一股脑背,还不知道它答得好不好,就说明没有学到位!
今天就先分享到这里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我呀,我是枫晚学姐。之后我在更新经验贴的同时,也会分享西南大学等高校的文学考研真题以及复习资料。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前往哔哩哔哩搜索“雨春文学考研”,里面有我的课程录制和具体的方法讲解。
欢迎大家交流学习,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