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0|回复: 1

个人关于《边芹:旅法作家解读国人“向西看的那个槛”》 的 ...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9-22 20: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篇文章于2011年06月15日 发表在四月网的边芹专栏,边芹女士以她自己视角和经历感受,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平时不怎么注意的窗户,从这个窗口望出去所看到的风景与其他窗口所看到的风景截然不同,那是百年来“西方利益集团”对一边大肆掠夺我们辉煌灿烂的文明瑰宝,一边污蔑打压中华文明的野蛮行径。下面是我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归纳。
我们受“西方利益集团”输出给我们的思想实在是太久了,以至于主动的看低自己的文明、文化,而如今随着我们中国复兴的步伐越来越快,我们的“硬实力”可以保护自己不受欺负。而仅仅依靠“硬实力”是远远不够的,“硬实力”保的了一时保不了一世,只有建立起强大的“软实力”,重塑起千年以来我们强大的文明自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非常感谢像边芹女士这样目光敏锐的人,他们不仅看到而且还越过了“向西看的那个槛”,就是这样一群人在所有走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国人泛起涟漪的脑中和心里丢了关键的一颗小石子,这颗小石子所翻起的浪花终将掀起重塑文明自信的巨浪,掌握我们自己的“话语权”。
“向西看的那个槛”就是19世纪以来“西方利益集团”的精英阶层通过掌握“话语权”旷日持久自觉而有意的针对中国的舆论封锁和误导。他们在击碎我们文明自信的同时还全盘抹去了基本事实:即中华文明是发达并对人类历史影响巨大的文明,在近代之前领先西方文明,推动人类进步的一些重大发明来自中国。我们听到西方涉及中国的描述最多的就是“神秘”这个词,这不是我们真的神秘,而是在在“西方利益集团”所把控“话语权”的价值观体系框架内不违反“西方政治正确”红线的情况下所能找到的最友善的词语了。除此之外再难听到别的正向词汇描述我们,除了学术界个别例外(需要良心才敢做,因为是政治不正确的)。
长久以来我们带着善意朝着“神秘”这个词语的正面理解走出多远,我们受到的伤害就有多深,如果说用“神秘”一词描述18世纪时西方口中尚处在传说阶段的中国尚能理解。如今300多年过去了,他们还在说着“神秘”的中国,为什么这“神秘”历经了300多年还不消失?事实上对于“西方利益集团”的上层精英而言中国早就不再神秘,他们一边拿出挑选出的自己的皮毛让我们摸索,一边消无声息的摸透了我们的习性和弱点,在“西方利益集团”上层精英的眼中中国没有一个角落是“神秘”的了。
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神秘”这一词,不再是我们心怀善意去理解的那样,反而是更多的听出了其中的弦外之音。
“我在大王宫参观“道教文化展”时,对从吉美博物馆送来的中国古代文物已见怪不怪,有这么多东西被他们抢来当自己的宝贝展示,真要清算,西方大都市的博物馆就得关掉一多半。我惊的是平时走博物馆未见过的大量中国古书,从草药到针灸,从饮食到祭葬,从书法到手工艺,从绘画到哲学,无所不包,真正的古版印刷或手书,全都来自法国国立图书馆档案室。”
细细思考这段话我们不难想到,我们流失海外的文化瑰宝未知的数量远比已知的数量要巨大,这些瑰宝涵盖了我们文明方方面面。如果我们真是“西方利益集团”口中“野蛮落后”的文明,那他们为什么一路上跋山涉水、不远万里、不畏艰险、前赴后继的把那些瓶瓶罐罐、书画卷轴、拓本文书一次又一次抢夺欺骗过去,搬进自家博物馆细细珍藏保管起来,共给他们的历代学者去研究,造就那些所谓的“汉学家”呢?很明显这些掠夺并不是无理性行为,而是一次有计划的文明劫掠,上百年来他们在研究解构我们同时又不遗余力地用包装过的“思想”影响我们,诱导我们抛弃传统进行所谓的“改革换新”,现如今我们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看穿了其两面三刀的嘴脸和险恶用心,也看清了他们要在根上摧毁和击垮我们的目的。
当我们透过这层层迷雾看清其实质目的时,也就越过了“向西看的那个槛”,洞悉了19世纪以来“西方利益集团”的精英阶层通过掌握“话语权”旷日持久自觉而有意的针对中国的舆论封锁和误导的本质。他们这么做绝非他们表面宣扬那样中华文明是“野蛮而落后”的,“西方”才是世界文明的中心,“西方”要帮助中国发展等等,这一切都是他们的谎言。其目的就是要摧毁和击垮我们,让我们无法摆脱对“西方”的依赖,从而任其摆布。
再次具体到“神秘”的中国这一说法上来看时,就可以发现,所谓的“神秘”的中国是“西方利益集团”掌握“话语权”下,实施的一个极其隐秘的在文明文化方面实施的战术之一,这一战术实施了上百年之久如今也一直在持续实施中,从而在思想认识上建筑起了一堵有着迷惑性的高大的墙壁,一方面“西方利益集团”阻止其身在墙内的人民看清外面的世界,巩固“集团”统治阶级的基础。另一方面利用这堵墙的迷惑性,让我们中国人看不清他们所有的行为都是“自觉和有意”的,从而在我们完全失去警惕的那一刻给予我们致命一击。
在上世纪60年代西方开始炒作原始文明,在看似与“神秘”的中国毫无关系,把其中一桩桩不可解释的现象放在一起,连起来看的时候就多多少少看出其中暗藏的并不明示的深意,即在有意的忽视中华文明的同时向世人传达出“西方文明是一个孤岛,它的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文明”这样的一种印象。
我们不妨看看文章中的具体描述:
“在巴黎各种博物馆能看到的临时展中,展示西方之外高度发达的文明的比例,远不如一些处在原始状态的文明,也就是说办10次印第安、非洲或尼泊尔(把这个小穷国捧为“幸福楷模”的真实目的,这么看昭然若揭)之类的原始文化展,未必会办一次中华文明展。”
“勃朗利堤岸博物馆举办南美印第安文明展,媒体大肆炒作,走进展室,便看到了那夹在真实间、可以卸掉人的全部警觉、比通篇谎言有效得多的细节:在一面墙上,画了一张人类各大文明时间表,在这个常识表上,唯独中华文明被抹去了。”
“中法文化年期间,像三星堆这样辉煌的古文明展,被排斥于巴黎各大博物馆门外,只在市政府免费展出,这就把三星堆降格于市府宣传廊的水平。”
“你若去巴黎瓷器博物馆,细看如何布展,会有痛心的发现。馆内为瓷器制作比中国晚了1000年的欧洲国家,都单独、集中地设了展柜,如果细读解说词,18世纪才发现高岭土制瓷秘密的法国人有意向公众掩盖了制瓷技术得自哪里。自恋乃人之常情,但它同时也为日本、伊斯兰瓷器单辟了展台,唯独没为瓷器的发明者、最先进的制造者中国集中单设展台,而是把众多中国藏品分散到别的展台作陪衬,楼上楼下,零打碎敲,只有研究者会从制作工艺和年代的对照看到历史事实,一个普通参观者转一遍下来,是看不出中国在世界瓷器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的。”
“勃朗利堤岸博物馆为自己拍了一部广告短片,时常在电影院片子放映前插播,为表现欧洲对多元文化的开放胸襟,画面从黑人、印第安人、阿拉伯人到南亚、东南亚、中亚人,及至日本、朝鲜人,也是那么巧,偏偏没有中国人。”
“《Pariscope》杂志是巴黎每周文娱节目表,有影响甚广的文化导向作用,是注重文化生活的人必备的手册。来看看吉美在上面怎么打广告:“它(吉美)为公众提供了从东南亚艺术、印度艺术到日本、朝鲜及中亚艺术的全景图。它收藏的超过4.5万件亚洲文物,来自柬埔寨、越南、缅甸、尼泊尔、西藏……又是“巧合”,文字里恰恰缺了主角!”
因此根本上说,我们在越过这道上百年来“西方利益集团”通过掌握“话语权”所设置的“向西看的那个槛”之后,我们不仅看清了他们这一切“自觉和有意”的行为背后的目的之后,更看清了我们自身的强大,我们中华文明伟大以及“西方利益集团”对其自身文明根源的自卑。读边芹女士的文章,其字里行间中无不散发着强烈的悲观情绪,但我们回想一下2011年时当时国内外形势,以及我们国内的网络舆论环境,多少是可以体会到边芹女士的心情。而10多年过去了,国际局势愈加的混乱,但我们的心境却不再如之前那般没落,我们看到了改变,切实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我们的文明自信正在重塑,“中国话语权”正在被构建,有人说“西方利益集团”害怕我们崛起是因为我们崛起之后会像他们之前对待我们一样的去对待他们,我不知道这么说的人出于什么目前,是什么居心,其说法与我们国家和政府的做法完全是背道而驰的,“西方利益集团”真正害怕的是在我们崛起之后,他们几百年来所编织谎言都将被戳破,而他们的人民也将清楚地看见一个与“西方利益集团”口中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他们所构建的邪恶世界秩序将彻底崩塌。
现在的我们虽没有当初边芹女士那般悲观的情绪,但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其对我们的文化入侵。复兴之路还很长,文明自信的重塑才刚刚开始,我们要坚定信念,向全世界展现一个由内而外都无比强大的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

帖子

1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
发表于 2025-2-24 08: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LZ帖子不给力,勉强给回复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