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从五月份决定考河大的,在此之前不想背那么多书,想报只考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后来看了一篇文章,答主研一一整年没回过家,我崩了不想离开封那么远,就选了河大。况且河大文学院全国都可以排上名的。
五月份到七月份专业课书我看了一遍,古代汉语第一册精翻了一半,单词我当时买的周思成老师的那本2000多个单词的,背了一遍。除此之外,任何与学习有关的都没做。所以,现在就开始学习的同学,你们真的很稳的!相信我,努力永远不会欺骗我们。
大概7月5号决定暑假留校考研。7月8号正式开始学习。一直持续到考研,每天都有娱乐时间,但是没有一整天都用来放松的。
七月份起床时间大概是八点半,中午在教学楼睡觉,时长不固定,一般是40分钟。晚上到10点。
大概八月10号,晚上延长到了11点。
九月延长到12点。起床时间仍是八点半。
十月份早上7点起床,晚上12点。
十一月有几天六点半起床,一上午精神都不好,所以后来一直持续到考研都是七点起床。
再说一下我走过的弯路,特别特别多:
政治
由于当时没有经验我以为大家都看完了,所以我用一个月将徐涛老师的强化课搭配精讲精练听完了。一千题选择题看一章视频写一章的题。多选一遍没写完,单选写了一遍。后来一直到12月才重新开始政治。时间安排非常不合理。
所以,我想提供一点建议:暑假政治可以开始,不要集中在一段时间看完,一天看一点。资料的话就买几位老师的就足够。一千题大题没必要写。选择题刷几遍这个看时间吧,我有的同学刷好几遍,也有的像我一样一遍。最后成绩并没有差太多,所以具体来说大家看自己时间安排。
最后冲刺阶段,几位老师的押题我都买了,腿姐徐涛老师肖爷爷的,选择题都写了。 听了腿姐技巧班,背了一点腿姐的题,最后肖四出来之后,发现腿姐肖爷爷押的题差不多都一样。肖四除了最后肖爷爷亲自划掉的几个题,所有大题我都背熟了。网上有很多说肖爷爷今年翻车了,只要肖四所有大题都背了,每个题都不会没有思路。只有马原那个题没押到。我跟了腿姐带背,那个题写的不好也并不是没有分数。 最后成绩来说,选择题我翻车了,大概得了35左右,但是没想到的是大题我会得分这么高。所以肖四一定要背,不用听别人说翻车什么的,背了总比没背好。
英语
单词:我从暑假开始用墨墨了,一天五百个,主要我前期落后太多。所以单词暑假压力很大。到后边5500个大概背了4000多个,但是真题里边的所有单词我都背了。
阅读:英语真题很重要,大家应该看到好多人说了,多重要拿我自己来说。押题卷一套没写过,只写了真题。真题我只练了阅读,新题型练了几篇。真题我从七月中旬开始写,写到九月底。05~18的阅读写了三遍。09~21写了一遍。当做真题模拟的只有21年的。
语法:我听了就晓燕老师的语法课,听的时候醍醐灌顶,写题时候仍然一头雾水。好多人说不用听语法课,这个我没有太大发言权。
翻译:练了一年的。翻译分数差距不太大,可以适当的减少时间,适当的。
新题型:每种题型都练了几篇。没有将真题过完。
完型:练了六七篇。
弯路:写题时间太集中,所以题感很好,阅读九月份几乎不会错了,所以再次拿起真题是在十二月份。
建议:我听了唐迟老师的阅读课。我觉得确实很有用,但是总而言之,单词必须认识。不然一切技巧都是空谈。总结错题真的很重要,可以专门找一个本子记录下来。单词也是,真题生词不认识的写下来,反复背。我起初有一个专门的本子记,后来直接在墨墨上背了。
真题我看别人有的会分析句子成分,然后一句一句把翻译写下来,然后再对照答案。我是一句一句翻译没写下来,在脑子中组织语言,然后看资料上的翻译。成分也是自己脑子中划分一下,看一下资料。并不太建议买那种专门的划分句子成分的本子来练。毕竟考研你只要读懂就行。
然后很重要的一点我觉得,大家单词现在一定要开始背,一定一定要。真题可以先放一放。如果你从现在开始背,等六七月份单词应该是已经差不多,可以开始写真题了。单词还没背时候先别急着写真题,太浪费了。然后时间来说,一天写一两篇。刚开始写不要求速度,错的要知道为什么错,对的要分清是会写还是说二选一概率对了。总结错题。
单词一直不停的重复,直到考试。真题写的时候不能断一直保持题感。
专业课
专业课我可太有发言权了,尽管分数并不是特别高,可是时间来讲我用的应该是少的。专业课从八月二十左右开始背,我开始时候大家已经过了好几遍了。(八月初我有背,但是当时只是随便背一背,走马观花的。)
背书时候,每个题我是先读一遍,然后用记号笔边画边读过一遍,第三遍就复述。其实差不多每个题已经可以记下来了。但是忘的也很快。只有重复重复再重复。
古代文学:先看书形成体系,古代文学的书排版真的很不错。侧重点每个朝代重要作家作品,单人单章很重要。我并没有做自己的笔记,我是在学姐笔记基础上增添删改的。至于有没有必要自己做笔记,看个人习惯吧,但是自己做笔记的话一定要分配好时间。
现代文学:看书时候可以纵横把握,可以按照文体,和时间来看。比如小说,诗。时间第一个十年,第二个十年这种的来把握。现代文学当初是我最头疼的一门,虽然只有一本,作家也就几个,作品也就那么多。可是对我来说真的太太太难背了。本科浑水摸鱼,作品我没看过~~,作家一问三不知。后来我发现现代文学背的时候真的是有套路的,各个作家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形容这个作家的话语用到另一个作家身上完全没问题。当然这是在我背了不下五遍之后发现的。没发现之前背的时候内心真的很崩溃,觉得为什么每次都很认真的在背,合上书什么都不记得ರ_ರ 心塞
语言学:语言学更需要看课本,看一遍之后,结合笔记再看第二遍,然后将需要补充的补充到笔记上边,我当时买的笔记被我写的密密麻麻,可是最后考试看到题,有一瞬间真的很想哭,笔记写了那么多,我自己还押题了,一个没押中。可是论述题真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词义引申的途径,笔记上边当时只有一句话,我是看书时候补充的,结果它是论述,论述诶!有话写了呀。我看到网上有好多在吐槽那题怎么会是论述题,书上对引申介绍的并不少。所以啊,我们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它总会在某一天某一刻给我们带来无限好运。
文学理论:我看到河大考文学理论,内心第一反应,不就文学理论嘛,有什么难的。我期末还考了95呢。真的太天真了。
这个是我所有资料里边背的最多的,遍数我已经记不清了,资料封面已经烂了。考研前最后几天想放弃,准备二战的,就是因为我看到文学理论才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为什么别人可以一战成硕我就不可以呢?为什么我要浪费一年时间来做我今年可以做的事情?幸好,我没放弃。
文学理论看书真的很好理解,背的时候找到逻辑和思路也很好背,只不过它不像文学史一样,背了可能就记住了,它需要重复重复再重复。背到最后时候,我看着目录,发现第一章是总述,下面是介绍的。发现之后感觉神明在保佑我,所以,后来我直接不背了,每天看,一直看,看的时候其实也是在背,但是没有背的时候焦虑了已经。大家背书时候背不下去,可以看笔记,看有时候比背效率更高。记的更劳。文学理论每个题最好都找到逻辑,这样真的会事半功倍。
文学批评我整理的有模板,花了有三四天,练了两篇。因为听说河大这个给分并不严格。
考试时候,文学理论论述题那个我看近几年刚考过简答,我就没仔细背,结果是论述。唉,我只能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来写了,我将我对文学理论的理解与那个题有关的都写了上去,事实证明文学真的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而且没准老师改卷时候看到你对这门学科有自己的理解不是信口雌黄,可能分数会更高。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暑假前我看了第一册的一半,后来书丢了,可怜了我的笔记。书丢了之后没看过了,一点没看过,快考试了,我才翻译了真题,19年那篇在网上没找到就没看,结果今年重复19年那篇,考完试我看到有人说是重复的。当时第一反应竟然不是懊悔为什么没看,而是庆幸幸好我没看出来是原题。还有的同学所有真题都看了就那一年没看,考场还看出来是真题了心态不更炸。
这个我觉得大家最好的是每天都抽空翻译一点,保持题感就好,真题一定要看,精翻。不要花太多太多时间。
目前就这么多了,我想到什么还会再来更。
至于很多同学问我的压分问题,三十年名词解释我有一个没背到的。古代文学史也有两个名词解释我前期背了。后来我自认为不会考划掉了,结果考了,,,,文学理论论述我刚刚讲过了。文学理论原本两个简答,今年有一个变成了理解题,也是原题,我对真题并没有重视,全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写的。现代文学茅盾那个题,问了当代影响,可是只要背了茅盾,这个题都不会没有思路的。古代汉语我也讲过了。所以,好多同学说压分应该是对真题很重视,所以没有考到理想的分数。今年分数确实普遍低,没有前几年高。所以,大家背书时候也注意一点吧,不要光背资料,自己的理解真的很重要很重要。
再说一下压分吧,今年压分应该确实有的吧。但是我想起来一个很重要的事情,615我就写了7页,别人写的十几页,都比我多,但是分数并没有比我高很多,甚至没有我的高。所以压分到底存不存在?我也想问一下,太多人问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