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来源:中信出版)
2018 年的夏天,一部华语剧在观众中掀起了热议,成为当年的爆款之一,揽获 54 届金钟奖的 5 项大奖,并在 Netflix 上同步播出,还一举冲上日本区人气剧集第一名。
它的名字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故事里各种巨大的脑洞以及对社会议题敏锐的影射,让这部剧获得了「亚洲版《黑镜》」的称号。
这部剧,是根据作家吴晓乐的同名作品改编,这也是吴晓乐和她的作品第一次走进读者的视野里。
她擅长写故事,更擅长挖出那些隐藏在大众视线之外的社会痛点,并将其包裹在一个格外好看的故事里,一边让人为故事拍手叫绝,一边引人深思。
而如今,吴晓乐再一次带着她的长篇新作《我们没有秘密》来了。
这一次,她要讲的,是一个反转不断的悬疑故事。而她要讨论的话题,却更加锋利,是一个也许大部分作家不敢触碰的话题:女性侵害。
<hr/>01 吴晓乐,一个讲故事高手
作者吴晓乐,法律系毕业,毕业后没做律师,转而走上创作道路,用笔去审判与叩问社会。
一方面,她特别会写故事,处女作一经出版大受好评,一跃连续数月占据销售榜冠军;另一方面,她对于社会议题也有着极其敏锐的洞悉。
用一位读者的话来说:「她总能写出那些我们隐隐觉得不对劲,却又说不出的地方。」
得益于这两点特质,吴晓乐的作品在文学性与可读性间取得了少有的平衡。

作者 吴晓乐
这部《我们没有秘密》,是她蓄力已久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也是她耗时最久的一部作品,其中所聚焦的社会议题比往期作品更加尖锐。
在书中,吴晓乐试着大胆想象了一下,假如当年被侵害的「房思琪们」没有走上自杀的绝路,那活下去的她们,将如何与被伤害的自己,与外界,甚至与当年的侵害者相处呢?
在这个充满禁忌、危险的故事里,用悬疑小说的呈现手法,层层曲折,反转不断,最后抛出了一个犹如惊雷般的结局,让整部书的阅读体验有着酣畅淋漓的快感。
有人说,这是少有的从头到尾都不会让你觉得乏味的作品,还有人称赞吴晓乐,「她确实是说故事的高手」。
著名悬疑小说家那多在看完这本书后说,「看完你将会怀疑整个世界」。而作家辽京、张天翼纷纷称赞这本书,像社会派推理小说般引人入胜,阅读的过程就像一点一点展开一幅卷轴,直到最后,图穷匕见!
02 一段湮没于时光的陈年旧案
《我们没有秘密》在内容上,采用双线并行,多重反转。
一头是发生在当下的一起失踪案,而另一头,是一起发生于十多年前的性侵案。
故事一开始,讲述的是台北律师范衍重的妻子,一夜之间下落不明。
他本想报警,但鉴于自己过往有家暴的记录,担心警方会找自己麻烦,于是决定亲自调查妻子的下落。
在妻子上班的辅导机构,范衍重意外听到了一个让他难以置信的事情:在妻子失踪前几天,她的母亲曾经来这里找过她。
然而,早在相识之初,妻子就告诉过自己,她的父母很早去世,在世上早已无亲无故。这个忽然冒出来的母亲,究竟是谁?她和妻子的失踪,会有关系吗?
范衍重一路调查到妻子的家乡——一个趋于保守的小镇,镇上的人在听到妻子姓名时,都露出一副讳莫如深的表情。
一番走访探问之后,他竟然真的找到了妻子的母亲——一个势力又贪婪的妇人,几番交道下来,范衍重开始理解妻子为什么不愿意承认母亲的存在,但对于妻子的下落,母亲似乎毫不知情。
线索到这里,戛然而止。
另一边,吴晓乐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另一个故事。
「我」是一个从小孤僻的女孩,父母之间岌岌可危的婚姻关系、母亲的冷漠和偏见,都加重了「我」性格上的彷徨和无助。在整个家里,「我」唯一可以依赖的,只有哥哥。
但哥哥却利用「我」的依赖,做出种种令人不齿的事情。
「我」在学校没什么朋友,为了帮助我,老师安排了一个叫「小鱼」的女孩成为我的朋友。这是个和「我」性格截然相反的女孩,开朗,活泼,无拘无束。我渐渐喜欢上她,并对她产生了比哥哥更强烈的依赖感。
——直到有一天,「我」和哥哥的秘密被她撞破,于是,一场无法挽回的灾难,开始降到这三个人、两个家庭身上!
两段故事齐头并进,看似毫无关系,却最终在书的尽头,一一引爆,交织出一段绵延了十多年的悲情故事。
在这本书中,吴晓乐借鉴了推理小说中叙述性诡计的文字技巧,越接近结尾,震撼越大。
当全书接近落幕的那一刻,惊人的剧情反转伴随露骨的陈年真相被一一揭露时,强烈的刺激感会带来犹如过山车般难忘的阅读体验。
03 活下来的「房思琪」们,如何活下去
某种程度上,整本书连番的反转,其实恰恰又是作者对社会议题在时下讨论的一种影射,这让《我们没有秘密》,并不是止步于一个好看的故事,而是富有更深刻的内涵。
不管是传统文学作品,还是网络上时不时爆发的社会事件,总有人热衷于把「受害者」想象成一个纯粹的、无辜的大好人,一旦眼前的受害者并不符合他们的想象,便立刻取回怜悯之心,高呼事件出现「反转」,而受害人受到的伤害,也变得理所应当。
但所谓的「反转」,是否是真相呢?人的情感,真的可以在事后依靠证据被一一理清吗?
《杀死一只知更鸟》里写道,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站到他的角度。
在《我们没有秘密》里,受害者和加害者的身份,也随着我们走向真相一点点出现交叠。迂回曲折的剧情背后,是人性的错综复杂。
故事最后所揭示的,并不仅仅是一段掩藏了十多年的秘密,而是揭示了一部分人隐秘又龌龊的心理:他们期待每一个受害者,都是「完美受害者」。只有在绝对完美的情况下,人们对受害者的施救、怜悯,才是正义的体现。
对此,吴晓乐本人也回应道:
「我们可以对受害者要求这么多吗?我要怎么去期待,她受到了这么多的委屈、伤害之后,还要保持清醒、体面,正正当当地解决问题?」 一部优秀的作品,不应该仅仅是满足读者对于一个好故事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它应该能做到让读者看到他们此前视野里未曾看到的东西。
在热点新闻中面对那些受到伤害的人时,不要再只是将他们的行为简化成「对」与「错」,而是把他们视为一个真实地活着的人,一个有困惑、会寂寞、会懦弱,甚至有点不聪明,不懂得保护自己的「不完美受害者」。
就像罗翔老师说的那样:「爱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
《我们没有秘密》现已加入知乎盐选会员,加入盐选会员即可免费畅读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