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2|回复: 0

给“文科生”的就业找找出路

[复制链接]

4

主题

4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3-4-23 17: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科生对口就业难在就业市场的却是存在的,而且矛盾较理工科更为突出,一方面是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与文科就业相关的岗位与理工科相比没有出现明显的岗位增长和行业增长,随之而来的是部分理工科毕业生还压缩了文科生岗位的就业空间。


另一方面,由于文科专业课程的关联性和交叉性的深度融合,在部分职业间形成了按综合能力和相关经验上位的就业需求,继而出现了专业间相互竞争岗位的现象;在理可转文,文难转理的职业扁平化时代,文科生如何利用好大学四年的学习和深造,通过对职业的理解和能力要求,打造通往职业的通道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科生可选的专业有几大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和管理学,每年报考,学生更为倾向的有经济学、法学、文学和管理学,由于院校招生的专业结构的相对固定,到录取结束,每一个专业类的录取计划还是完成了,也就是说,无论你愿不愿意、报了或者没有报,调剂和没调剂的都录取了,无论你满不满意,结果已经摆在那儿。


我来说一下我的观点:每年的人文社科对口就业率可以用惨淡来形容,说好的学法去法院,学哲学的去社科院、学经济的干政策研究、学管理的去企业做管理、学教育学的去学校,到毕业才发现,等待你的都是基础销售岗或者是一些咨询服务岗位,既然有以上现象出现,不妨主观上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

首先,对就业出口单一化的,需要做好合理的学习计划和个人能力综合提升;例如法学的司考和公务员考试,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的学历背景提升、管理学的考证计划,选调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面貌,都是对口就业的基本要求,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需要及时了解国家的外交政策,与我国经济领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值得留意。
其次对就业出口多样化的,需做好大学期间的辅修课程和假期的实践计划,学经济的必须关注两大网站:国家发改委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两次大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看懂国家政策和经济布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哲学与历史学建议在校互为兼修,学会用哲学看历史、用历史看哲学;外国语言文学可以兼修经济学类的国贸、法学方向的国际法;管理学可以兼修汉语言文学或经济学类专业。

另外,人文专业更加注重在实践中的综合能力培养,除了在学校参加一些科创活动,建议利用好假期去相关企业做岗位实训,积累经验。
总之,只要你做好了关键阶段的每一步,该来的一定会来!

二十年专注学生职业规划,欢迎家长关注留言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