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4|回复: 1

河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经验参考书讲解,考研真题分享 ...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0-5 14: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我是李凡老师。
目前最新真题答案已经整理完毕,历年真题答案以及还有期中期末试题在李凡文学1000题中都有收录,大家需要李凡文学1000题或者期中期末试题以及真题都可以联系我,V:dlrblxr520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位今年上岸的同学投稿的复习经验,同时我们还建立了考研交流群,大家如果需要和上岸学长交流也同样可以联系我。
---------------------------------------------------------------------------------------------------
长达一年半的备考生活终于结束了,刚看到录取通知的名单分发下来的时候心脏都快蹦出来了,一直不太敢面对,怕被刷,没想到真的会有奇迹出现,真的也可以发生在我的身上,对于一个高考考了两次的学渣的我来说这真的是从来都没敢想象过的,拟录取名单公布了几天了,到现在我还没有一点实感,恍恍惚惚……
我觉得在这过程中最要感谢的,首先是自己的坚持、没有放弃,其次就是感谢那些本科的直系学姐和网上那些素未谋面过的学姐学长,对我一直以来的帮助和支持,每次咨询他们一些经验的时候,大多数学姐都很大方的给分享经验给出建议(一定要注意礼貌、太小白的问题还是自己先利用好搜索引擎了解后再问)还有一些考研的交流群里有小伙伴也会无私的分享资料,这也让我意识到考研它和高考有很大的不同,你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信息真的很重要,当然有了这些信息之后也不够,还要自己把它消化进去,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
参考书介绍

615 文学批评与写作<含文学理论、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写作相对来说,更缥缈一些,因为它的评判标注并没有像文学史那样明确,写作需要自己独立的理解更多一些。
《李凡文学评论与写作讲义》,《李凡文学评论与写作实战批改100篇》,这两本书大家应该好好看看,前者是课程的配套讲义,是分模块来的,各种文学理论观点和流派都很完备,用来打基础最好不过,实战100篇就是各种考场的真实文章,让我们一目了然,马上就知道采分点在哪里,也更有利于咱们的写作复习。
810 中国语言文学<含古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语言学概论>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凡文学1000题》李凡文学教研组(第七版)
真题
河大真题率很高,所以它太太重要了,近10年的真题每道题都得会背,10年前的真题挑题背。
2021年河南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硕考研真题
文学理论与批评

一:问答题
1文学的地域风格
2文学理论的任务
二、名解
1文学生产论
2意境
三、论述
风格即人与文如其人是否一致,谈谈看法
古代汉语

《弦章辞鱼》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 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今射出质而唱 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知君之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 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食黄,则其身 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陷人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是 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 者也。”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 今所辅于君,未见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固辞鱼不受。君子曰:弦章 之廉,乃晏子之遗训也。夫天之生人也,盖非以为君也;天之立君也,盖非以为位也。夫为 人君行其私欲而不顾其人,是不承天意忘其位之所以宜事也,如此者,春秋不予能君而夷狄 之,郑伯恶一人而兼弃其师,故有夷狄不君之辞,人主不以此自省,惟既以失实,心奚因知 之,故曰:有国者不可以不学春秋,此之谓也。
1.翻译
2.解释字词
3.理解句意
现代文写作

王蒙——“无为”是一种境界
内容见解和艺术特色
古代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1.删诗说
2.玄言诗
二、简答
1.汉乐府诗歌的思想内涵
2.欧阳修散文的创作成就
三、论述
《三国演义》的文学成就
现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
1.文学革命
2.文协
二、简答
1.《雷雨》中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2.鲁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
三、论述
巴金前期和后期小说的创作风格
语言学纲要

一、名词解释
1.国际音标
2.类推
3.共同语
二、简答
1.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区别
2.如何正确认识义素分析法
三、论述
什么是语流音变,举例说明结构类型
文学理论

这本书的特点是前易后难,这是由西方文论发展状况决定的,文学理论和哲学、心理学等密切联系,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对于这部分,只能慢慢啃,多请教老师。另外,由于内容的丰富性、体系化,在做题时,对西方文论的记忆同样重要。
答题技巧:西方文论的试题,或是问经典作家、经典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索绪尔),或是问重要流派(如英美新批评)。对于后者,需要重视每章第一节对于该流派的概述。因为答题时间有限,无法面面俱到的话,可选择两三个主要文论家,联系或对比其观点,进行作答。
古代汉语

河大的古代汉语考的不难,考一篇文言文,有字词解释和翻译一段。
平时学的时候先看看通论,然后拿课本上的文选练手,不过考试考的课外的,考十三经注疏的内容比较多。
古代汉语在于平时的积累,文章,上册开始,看的时候结合下面的注释理解文章的意思,对文章不懂的地方可 以在下面标注,如有些字的读音和解释。注释下面一些重要的句式和用词,如宾语前置、通假字、异体字这些,多看几篇慢慢就熟悉了,但是需要坚持,不要在乎看了多少,要每天保 持这个状态和感觉,到后面就感觉不一样了,很多词和句式都是相同的。
二是要有“问题意识”,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一带而过,而是得有一个“层层深入”的过程。
好多真题和期末试题特点就是看似很基础,但是“暗藏玄机”,还是应该把这些问题挖得越深越好。
第三就是我不会迷失于零碎的知识点,把注意力放在书本的“比如说某一年真题就问了“语法单位”,这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朱德熙先生就提出了四级的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但是我当时看到这四级的单位,感觉有一些情况似乎没有被囊括进去,就查了一些论文,看到了更多不一样的观点,如刘丹青老师提出过“素组”,还有一些学者比较倾向于加上“分句”;后来我又看到了郭锐老师一篇关于汉语语法单位的论文提出了四级七种的语法单位,比较完备,且系统性很强。逻辑”上。推荐大家使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后期也便于复习。
语言学纲要

河大官网上近几年出的参考书是叶蜚声、徐通锵版的《语言学纲要》,这本书非常经典,可以作为基本内容复习。另外,河大之前语言学纲要的参考书一直是伍铁平的《普通语言学纲要》,这本书也一定要看。语言学纲要这两本书就已经足够了,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先理解,再背诵知识点+例子。这门专业课我在复习时没怎么吃力,我一战的时候就考了这门,之前复习的底子还在,就没怎么看书,后面复习就完全是背的学姐给的资料,你们在复习时最好是先把书看两遍,语言学纲要和文学史不太一样,必须要理解的情况下才能背会。
写作

评论写作就是接受主体或评论主体以文学鉴赏为基础,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对作家群体、文学现象、思潮流派、作家的创作活动、读者的阅读接受活动,文学作品乃至作品中的情节、人物诸要素等进行文化的、心理的、审美的、语言的、结构的等宏观或微观的分析、评价活动,其中心是对作家、作品的阐述,评判。
如何阅读
写作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全文,精读作品,找出作品中画龙点睛的句子,认真揣摩、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明确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力争有较深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
阅读作品时可回忆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知识,以助探知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目的,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
阅读一般采取“总体——部分——总体”的步骤:
Ø 总体:从头至尾通读。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
Ø 部分:要对重要部分仔细地读,分析研究,加深印象, 发现特色或发现问题,初步形成观点,大致确定自己理论分析的方向。
Ø 总体:要获得完整的本质的认识,对作品的倾向和艺术性作出自己的判断。
在阅读过程中,要及时做好摘记工作,可以采用“评点法”,即一手拿笔,一边阅读,一边分析。一定要及时记下自己的感悟和灵感,争取在阅读中要找到自己的言说思路,并进行适当的理论提升。
如何定题
定题也称为“选题”,即在读懂作品、搜集好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并确定本文要言说的中心。
(一)定题的基本原则
1、要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专长出发。文学评论讲究评论者对评论对象的感悟和理解,只有对那些在阅读中引起了评论者阅读情感强烈体验的作品才能激起评论主体的评论热情,也只有沿着阅读中的个人体验出发,才能实现对文本世界的审美告知。通俗来讲,作为文学评论初学者,再加上考场作文的缘故,更要选择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把握的,有心得的,能评论的角度来评,要懂得扬长避短。
2、要选择那些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所谓作品有价值,指的是它所具有的美学价值,也就是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的水平应是很高的或比较高的;另外,是某一种作品代表着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或者就是坏作品。这两类作品都是值得评论的。
(二)容易存在的问题
1、为评而评,无的放矢。评论者随便拿一篇作品,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未经过认真思考,就去评论。
2、贪大求全,面面俱到。一开始就写《论×××的小说创作》这样大的题目,往往无从下笔而流于一般、平庸、肤浅。
3、缺乏新意,老生常谈,步别人的后尘,拾人牙慧。
如何写作
文学评论属于议论文。它必须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这是它与其它议论文相同的共性。但是由于它是对文学作品发表的评论,所以又不同于其它的议论文,而要有点文学色彩,这是它的个性。因此,一篇好的文学评论,既要具有一般论说文的特点,又要讲究文学性。
(一)关于字数
由于报考院校不同,文学评论写作卷面占比也不一样,有可能是50分,有可能是一门专业课150分;相应地对一篇文章的字数要求也不同,有可能需要500多字或者1500多字或者2000多字。甚至3000多字,字数按照报考院校的要求来就可以,可以参考报考院校的历年真题。
(二)关于作者
考场上出现的作品一般是没有作者的。当然如果是耳熟能详的文章,例如《故乡的野菜》,哪怕没有标注作者,我们也很确定是周作人先生的作品,而他的散文具有“冲淡平和”的风格是大家熟知的,这时候大家可以做到“知人论世”。当然知人论世作为一条重要的评论原则,我们要尽可能地贯传于写作中,这主要表现为对写作材料的出处有个比较准确的把握,能够知道作者的有关人生经历和创作的基本情况。
如果在我们不了解作者是何许人也的情况下,其立论最好就要避开与作者有关联的方面,就纯文本展开评论。
对于小说分析我个人不太建议结合作者生平分析,容易跑偏。
一定要时刻牢记以文本分析为主!
(三)关于标题
要做到仔细揣摩、点明中心,能够达到“吸引眼球”的水平更好
题目不论长短简繁,要记得它需要是名词
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主副标题、主标题。
如果本身基础较好,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或者说能够在考场上突然灵光一现,标题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比较好。主标题起一个比较有内涵或者有诗意,而且能够契合副标题的话;副标题一定要点出文章的分析逻辑、核心重点,可以写作“浅析……的……”、“简析……的……”、“评……”、“浅评……”、“浅议……”等等格式,前面加一个“浅”字表明自己的谦虚谨慎。
采用一个主标题比较困难的点在于既要体现文学性,又要点明文章中心。当然也并不是说主副标题就一定要比只有主标题的好多少,这个需要量力而行,切不可“为文艺而文艺”,否则得不偿失。
中国古代文学的复习

1.以框架为主
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记住框架。也许大家不明白怎么操作,我举个例子。
如宋代文学,它的内容非常的杂乱,看着一点头绪没有,记住这个忘了那个,如果按照课本的那个秩序,根本记不住,而且很浪费时间,我就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来,首先是宋代文学以词为主体,其次是一些诗,最后是散文。
那么一提到词,那就是柳永、苏轼(+徒弟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夔、辛弃疾、吴文英。一提到诗呢,就是宋初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宋诗三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江西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还有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宋末三现象(永嘉四灵、江湖诗派、借才异代)。一提到散文呢,就想到唐宋八大家里头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这样下来,宋代文学的一个大的框架就出来了。
然后就是按照同样的方法,将框架继续细分,把细化下的小的知识点掌握好。比如就说李清照的词,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分为自然词和爱情词,那自然词又有什么代表作,就这样一点点的不断地拆分,知识从大到小的拆开。
像这样条理清晰,思路明确,你就不会乱,一个框架囊括了整个宋代文学,有了这个框架,会发现其实挺简单的,就那么几个知识点,每天回顾一下,一定会记得牢牢的想忘都难。
而且,你一旦建立自己的体系,答题的时候,可以随意生发。
比若说一谈到吴文英的词的结构、特点,你一下子就可以想到柳永、周邦彦对他的影响。框架之间相互联系,融会贯通,从整体到局部,从大体到细节,很快就会记住了,而且还感觉到很轻松,无意间也会提升自己的信心,要知道,在备考期间的考生心态是多么的重要!但是这个方法有一大忌,就是在前期做框架的时候一定、一定、一定要认真仔细。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就像是你想盖一座大楼,那首要工作就是把地基打牢,否则出来的楼也是“比萨斜塔”,所以,如果大的框架乱了,那些零碎的东西记了也白记。
2.详细做笔记
我主要是参考了《李凡文学笔记》+《李凡文学1000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了笔记。
A、买一把彩色标记笔,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内容:比如黄色涂作家作品名字,橙色涂历任对作家作品的评论,玫红涂重要内容,蓝色涂作品影响,等等,这样第二遍翻课本的时候一目了然!
B、笔记整理:我是先把三套书都看一遍,然后开始整理笔记,整理完后就去背笔记了!我古代文学第一轮大概整理了十四本笔记,买的A4白纸,订书机自订。第二轮又按朝代整理了大概六本笔记,第三轮后面直接看笔记了,反复看。复试的时候我又按文体整理了一遍笔记。文学史的轮廓非常清楚!我在早期第一轮整理笔记并背诵的时候,往往花四个小时,花的时间很多,后面感觉时间差不多了,就缩短成三个小时,直到缩短为两个小时。总之在八月份左右把第一轮搞定就行。
3.如何理解
古代文学挺难的!你怎么理解?我现在课本翻六七遍了,有些东西还是不懂,别跟我说你看三遍就能看懂了。我举个例子: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什么是“汉魏风骨”?什么是“风雅”?什么是“兴寄”?他的作品有哪些体现了这几点?他的理论对盛唐诗的影响是什么?来来你知道吗?那你跟我讲讲。你就是看三遍也未必把这个东西能给我讲明白。所以不要自大,弄明白自己几斤几两。再如说曹植“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披文质。”来来你讲讲这说的是个什么鬼,他的创作有哪些地方体现了这几点?等你把这些东西弄懂了,你就入门了。关于诗词,这种评价很重要,是理解诗词的关键点,有时候出题就给你个评价,让你谈谈看法。也不要灰心,多背诗词作品,多多理解,其实古典文学是很美的,你明白它的美,有心去学,带着欣赏的态度去学,自然学成。
4.注意
古代文学每本书后面都有参考书目,注意看,一般它参考的都是水平较高的版本,你在第一遍复习的时候,遇到一些大家如王维等,尤其是你报的方向那一块儿,比如我报的唐宋方向,最好去翻翻后面参考目录有什么,拿王维来说,去看他有什么集子,谁做注,有哪些有名的版本,记个五个左右,书上没有就去网上查,直接写到课本王维那一章节中或者记笔记里面也行,这个是预备复试的,你现在只需要做一点儿功夫,复试就会省很多力气。
5.个人思考
好啦这个应该是我这个帖子最有价值的部分了。通过我个人的复试经历还有对初试题目的感觉,我这里推荐几种我自己的思路。
(1)善作比较
我们在阅读大量专著和论文之后会发现其实大家关注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叠的,而各家的观点必然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将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集中起来,说明具体争论的点是什么,判断各方优劣,就是一个比较简单入门方法。
这里有一个进阶的技巧,就是任取两个观点,相似性极高或极低均可;如果极高,就分析两者有何不同,是怎样相互影响的,谁的观点更加正确一点;如果极低,就反过来分析两者有何相同之处,两者的争辩是否成立。
(2)纵横结合
以时间为轴线,将有联系的作品、理论联系在一起,讨论其发展变化的过成,也就是所谓文学史的观点。这种方法比较利于归纳文学史的发展轮廓和脉络,确立作品、作者或者理论的历史地位。
例如纪传体体例的发展形成过成,包括卜辞、尚书、金文、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和史记这样几个(类)作品,顺便分析了各个作品的思想特点,然后复试的第一题就用到了……
另外的一些课题包括:汉赋的发展历程(包括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杨雄和王褒、纪行赋、述志赋,京都赋和抒情短赋几个阶段),近体诗的形成过程,中国小说创作形态的演变、近体诗的形成过程、发愤著书说的发展过程、文以载道说的发展过程、格调说、神韵说、性灵说等等,大家可以尝试这样的问题并且自己开拓一下。
6.关于如何利用文学类考研真题
复习真题的时候已经进入了中后期,时间有限,加上自己实在没有能力对真题做出分析,就直接用的李凡老师的《李凡文学真题解析》,总结的非常到位,每一年的真题解析都上万字,全部真题解析几十万字,完全就是一本学术著作,所有的难点、考点、知识点、易错点、都有详细整理,并对考试趋势做出预测,像今年的好几个考点(宋词类)在李凡文学1000题中,都有原题复现。
考研真题如何利用,一定要带答案,否则相当于白看,一定要带规律分析,带题型总结,带重难点归纳,带相关知识点分析,因为真题都是零散的知识点,我们自己很难看出真题会让教材的关联,也可以借鉴李凡老师的“知识点换元法”,即把真题散落的知识点还原到教材的章节中,更方便抓住重难点.
现当代文学

一.学会把知识点分层级(划重点)
其实文学综合考察的点往往都习惯分个三六九等来考察,像李白及其诗歌风格对后世的影响、唐宋派的散文史地位、鲁迅《狂人日记》为什么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现代性的小说、以莫言作品为例,分析其如何用梦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当代背结合起来的、契诃夫小说的创作特点肯定是作为理解分析题来考察,因为考察内容是汪洋恣肆,小小的名词解释实在是承载不了。但是像“上古神话”、“甲骨卜辞”、巴金《随想录》、三家诗、志人小说、四大传奇、周作人《人的文学》这些内容只能用来做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考。因为他们的考点容量太小,考不了大题目。所以非极其重点的部分也是名词解释主要的考点,那么遇到这种名词解释应该怎么解答呢?
第一是概论,往往是交代清楚这个知识点的具体情况:比如知识点的内容,表达了什么,或者映射了什么。(这一部分答得越详细越能体现你的知识功底,名校都还是看重学生专业课知识功底的)
第二是内容,有的可以按照内容分类来写,有的可以从时间角度来写。
第三是特点,虽然不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但是可以被作为考点,绝对也是重要的,它的特点必然有重要意义,所以特点一定不能少。
第四是影响,名词解释十分看重对知识点内容以及内涵分 析,把握两个宗旨——不偏不倚,承前启后。
不偏不倚就是教材中的观点直接拿来用,这是主流研究者的评价肯定错不了。如果凭着自己的感觉来,会给人学术态度不端正不严谨的感觉。
承前启后就是已经要交代这部作品是受到前面什么的影响,比如文风、比如其他作家作品的影响,同时也一定要交代它对后世的影响。这样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你上下打通的开阔学术视野。
二.如何快速记忆
专业课要学会先理清知识框架,理清时间线,再背诵
背时:①掌握轻重缓急,先背重点,后期再不断补充小点。②注意纵向分时间,横向分类别。
任何人的复习不太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一些不太重要又可能考的小点,要学会放弃,先掌握了更重要的知识点,再掌握小点。我一般都是自己整理课后题答案,梳理答题思路。比如名词解释,分点答题。比如答文言文中的某一句:就按A出自作品,作者B翻译C文学理论知识内容D评价/影响这个顺序来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的复习方法到最后更多是落实到了笔上,也有要加强自己记忆的目的。
再比如具体作家,如沈从文的文学特色、丁玲创作历程的转变、周作人的文学思想,鲁迅的杂文和周作人小品文的比较;某一类文体,如战后现代派诗歌的发展、还有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综合考察,如五四新文学的先锋性和80年代小说的先锋性的比较,所以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每种文体的发展演变都要好好准备。
三.如何应对压轴题
1、破解观点。(破解需要具备基本的阅读水平,更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这一点要多看教材,提高阅读水平见前面的基础步骤)
2、确立对观点的正确态度。 分两种情况:一些观点的对与错很明确,而另一些观点则合理性与片面性并存(但是行文时要以其中的一个方面为主) 如:诗穷而后工
3、摆出论据(包括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一般来说,要结合理论来分析文章。比如你应该分析这篇文章的语言,人物,思想,情感,意象,这些截取一个点来分析是最好的。也就是在大方向上把握一个点,然后具体地展开分析你可以自己找两三个角度去分析那个大的论点。
答题重点:我个人的感悟是,答题要靠具体的例子内容撑起来的。
其次要把非重点部分快速浏览一下,不用记忆,而重点部分开始有意识地记忆。并且对于可以纵向梳理的内容,比如例如现代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经历过时代和风格转变的作家也往往被分散在不同时期进行论述,如丁玲、巴金、曹禺、张爱玲、钱钟书,需要自己进行整合,有的在书中的篇幅很短,需要我们自己去找其他的资料进行补充。还有横向的比较,都需要自己梳理一下,名词解释可以按照文学社团、刊物、著作、流派等等进行分类整理,但也要注意潜在考点,至少要有印象,不要出来一个名词你说你从来没听说过。在理论阐释中的一些例子和名人说的话一定要反复体会理解,最好能简单背下来一些,考试的时候结合作品和理论的话,这样答出的题才能更好地得分。
四、现当代文学的文本分析(构建在作品选之上的深层次分析)
1.每天看一篇文本分析,自己做点笔记,看刘俐俐老师是怎么分析文本的,运用了哪些理论观点做支撑。
2.暑假开始接触理论,赵炎秋老师那本书写的很好,看完可以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对每个理论的概念要清楚。比如英美新批评、接受美学、女性主义批评、殖民主义批评等等。把书看完后自己开始总结,诗歌、散文、小说适合用哪些理论。比如诗歌可以用空间批评、互文性、意象等等理论进行评论;散文比如张爱玲的《爱》可以用“空白”这个理论来分析,语言层面、叙述视角、内容结构、象征意蕴的空白。
3.练笔。这个很重要。因为我后期基本没有时间练笔,直接就上考场了,其实是比较冒险的做法。建议学弟学妹直接用真题(期末试题)练笔,想想可以从什么角度去分析一篇文章。
今天就跟大家说到这里了,不知不觉已经写了快有一万字了,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给我评论或者私信,我一定会尽力帮助大家解答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0-5 14: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您的微信添加人数过多,暂时加不上可以在您这里买到河南大学文学院期中期末试题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